夫“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孔子以为忧。而世之学者稍能传习训诂,即皆自以为知学,不复有所谓讲学之求,可悲矣!夫道必体而后见,非已见道而后加体道之功也。道必学而后明,非外讲学而复有所谓明道之事,也然世之讲学者有二,有讲之以身心者,有讲之以口耳者。讲之以口耳,揣摸测度,求之影响者也。讲之以身心,行著习察,实有诸己者也。知此,则知孔门之学矣。
初读此段,有些不解,难道有学问必须要讲出来?后查,知“讲‘”:练习,操练之意。再读此段,可明其意了。孔子要求人们要以道德修身,要学而时习之,要在实践中领会。先生也极力主张格物,在事上致良知,在日常小事中身体力行,而不是只挂在嘴上。“道必体而后见”,在不断的生活经历中,经历,致知,明白,悟道,修身。
夫学贵得之心
学问最贵在心中有所获得。看书,学习,努力用心去体会,偶得一句,颇合自己心意,便会欣然。
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皆所以修身
先端正心至中庸,勿流入妄念,再忠诚于内心的指示,按内心的安排,去做事,如此,就可以不断提升自己了。
呜呼!若某者,其尤不量其力,果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矣!夫众方嘻嘻之中,而犹出涕嗟若;举世恬然以趋,而独疾首蹙额以为忧。此其非病狂丧心,殆必诚有大苦者隐于其中,而非天下之至仁,其孰能察之。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先生处于朱学盛行的时代,心学一出,异论四起,指责一片,可先生一片弘扬圣学,正世人观念之心,世事虽艰,依然前行,先生实为心怀天下,忧圣学入歧途,不明白的人却以为他是标新立异,蛊惑人心。先生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