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大侠:家庭领导力社群

我的手机首屏

2016年,被认为是知识付费的元年。

我自己也付费买了好几个产品,樊登读书会,凯叔讲故事,得到,喜马拉雅,很多课,千聊,一块听听,朝夕,知乎live……

相比实体课的费用,价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听,真的很方便!

这一年的早晨和睡前,几乎都是听着录音入睡和苏醒的,尤其是“樊登读书会”和“凯叔讲故事”,给我和女儿带来非常大的愉悦,这俩哥们也给我做了榜样。

后来有人通过大数据,发现我是爱学习的小伙伴,给我推送了很多网络盗版知识卖家,不要199,只要9块9,我一起贪念买了几十块的大礼包,不过一个也没听过,因为讯息实在再多了。

知识付费时代,很快就会成为过去。知识本身并不值钱,把知识变为能力得到结果,这个才有价值。

知道-做到-得到

罗胖很贼,搞个APP叫“得到”。其实这个工具最多算“知道”,离“得到”还远。但是传播知识和见闻,请大咖给我们做书童,这确实很有价值,赞。

前几天去女儿学校开家长会,老师说了一句大实话,看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能猜到家里的状态,老师在学校教育的时间短,远比不过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亲耳听到女儿老师说出这句话,比自己看过几百本家庭教育的书都有力量,更感性的认知。

昨天晚上我和爱人忙,我的小伙伴帮忙去接甜甜和妞妞,带俩小美女玩了两个多小时。回来跟我讲俩妞的表现,甜甜喜欢说“我爸爸说……”,而且特别“较真”,妞妞相比就随和很多。

我跟妞妞爸就是榜样和原件,俩娃都像各自的爸妈,做人家的爸妈真的要认真对待,心智模式和行为习惯影响一生的幸福,而这些,大多源自家庭的影响。

一个有洁癖的妈妈,孩子就算不是洁癖,大多数也会特别爱干净和整洁,这种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就像老师说的那句话,三年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基本就知道家庭的状况,要认真生活!

我有一点“二元思维”,喜欢较真。

这对我的工作应该是好事,为了搞清楚“教育孩子”的真相,读了几百本书,参加了各门派培训,写了很多文字和课件,现在感觉隐约找到了“真相”,欣喜。

但是“较真”的个性,对于生活,或是需要大量协作和沟通的工作,并不是好事,以前没特别在意,昨天朋友跟我讲甜甜和妞妞的小摩擦,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陪人一生的,是自己!

而“自己”的形成,爸妈责任责任重大。

爸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认真思考生活,跟孩子一起形成好习惯,成为更好的自己。

习惯形成的回路

《习惯的力量》是一本讲习惯科学原理的书。

用非常多的案例,论证了上图这个习惯回路。我们很多时候,都会不知不觉地做出一些事情或决定,其实都是源自于习惯,而习惯的形成是有这样一个回路的。

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想要具体了解这个理论的,可以去读这本书。我说一下,这个理论对于家庭教育的作用。

客厅放什么

客厅放什么,对一个家庭的氛围影响很大。

有一门“环境心理学”,讲的就是环境对人行为和心理的无形影响,其实跟习惯回路的暗示是一个道理。

看到麻将机,本能就会刺激想要搓两把。看到书柜,自然就会想要读书。这不是绝对的,但确实有很大的无形影响力。

不学习,不知道

学习还是有必要的。

学海无涯,学点有用的,很有必要。

学,习,朋,不愠

《论语》第一句,就把学习的所有规律都讲清楚了,根据自己的目标,学习、实践、交流、思考,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道路。

养育孩子更是如此,孩子不同,家长不同,情景不同,没有统一的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现在很流行的翻转式学习,不是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而是学生有想法了,通过丰富的资源主动学,其实我们都是翻转式学习者,学校教的基本都忘了,现在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和需要用的。

养育孩子也是如此,找几本好书,关于培养孩子的习惯,养育孩子健康,培养孩子的性格,培养孩子的能力与品格,简单推荐基本我喜欢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卡尔威特的教育》、《非暴力沟通》、《儿童爱之语》、《不吼不闹,如何平静的让孩子与父母合作》、《儿童教育心理学》、《关键对话》、《智能的结构》、《新家庭塑造人》、《窗边的小豆豆》、《发现孩子天生气质》、《童年的秘密》、《童年的王国》、《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爸爸说》、《排行的秘密》、《大忙人这样陪孩子》、《心理营养》、《关键期关键帮助》、《发现你的天赋》、《爱与自由》……

这些书,有些理念是冲突的,但是不要紧,只要看看我们自己家的情况,觉得哪一本书的理念和方法,适合自己家的情况,拿来用就好了。

推荐一本创业思想的书,《精益创业》。我们对孩子的问题和需求其实都是假设,我们找到的方法也是一种假设,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找到适合自己家的方法,然后去养成习惯。

实体“工具”,就是环境

实体工具是一种提醒,就像书架、麻将机和跑步机一样。最重要的不是提醒孩子,而是提醒家长,而且是一种共识,一种家庭默契。

大侠的工具包

一张图片,四个实体工具,举例说一下。

1.手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共识。看美国大片,不管特种部队还是恐怖分子,都会带手表,而且行动前要统一计时,确保“一致和默契”;

2.麦克风:十几年前刚学演讲,没有麦克风就不知所措,手不知道放在哪里,练习演讲的时候都要那个瓶子当麦克风,找到舞台感;

3.机械计时器:这个工具我推荐给几十万个家长,在家庭建立共识非常好的工具。

$ 爸爸我可以看一会儿动画片吗?

¥ 不可以。闹!

¥ 可以,不能太久。不明确,最后常常还会闹!

¥可以,商量约定个时间,然后用机械计时器做公证人,闹铃一响,家长和孩子都知道“约定时间”到了,虽然偶尔也会耍无赖,但沟通起来容易多了。

$ 爸爸,陪我玩一会儿。

¥ 现在不行,爸爸要工作一会儿。

$ 工作多久,你也给自己定个计时器。

这个工具,不仅可以提醒孩子,更能提醒家长,形成民主的家庭氛围,好的家庭习惯。

4.大白口哨

这个最厉害,我送出去几十个,但解释起来太复杂,以后专门写一篇大白神器的故事和用法。

好工具

实体工具的三大作用。

1.助力:好的工具,会给我们做事情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比如我发明的“快乐说说卡”,对于一家人的沟通,有非常大的帮助,让平时不好问的问题,不好说的话,都在快乐的氛围中去进行交流;

2.暗示:比如麻将机或动感单车,再比如我发明的“家庭共进PK板”,贴在墙上,提醒一家人每天晚上要打分PK,每次看到这个版,就想起了我们共同的约定,就会把行为做得更好;

线上朋 + 线下友,社群聚合

3.社群:这个其实更重要,使用同一种工具的人,往往容易有共同语言,比如我们共同使用计时器,一个小家庭就会形成一个社群,因为这个工具,而有了共同价值观和共同语言,当这种共同的东西越来越多,家人现在关系就会越来越和谐。

一个小家庭,可以形成这样一个社群,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家庭,因为互联网和线下的联合,使用共同的方法和工具,更容易快乐和坚持。

现在特别流行的概念叫“产品型社群”,我几年前发现这个理念的时候,不是为了营销,只是为了效果,没想到现在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

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0^

邢大侠 STC模式

这个模型,2017年,必会成为家庭教育领域的一朵奇葩。

真实有效又符合时代节点,如果没有影响百万人以上,只有一个原因,我没有做好。


                 出书训练营,第9天作业,邢大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