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乱年代,柳百成的学习定力令人佩服

柳百成“文革”前毕业于清华,在一家铸造厂工作。“文革”时,身为知识分子的柳百成,白天搬生铁,灌铁水,浇铁模子,繁重的体力劳动接二连三,累得他四肢乏力。

在“文革”年代,文化和知识分子受到轻视,读书无用论盛行。柳百成不受环境影响,依然坚持每天学习英文版《美国铸造学会会刊》,做英文学习笔记。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柳百成的学习没有停止,英语基础扎实。

1980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需要派遣首批留学生前往美国学习先进科技。由于国家当时外汇有限,首批留学生名额只有50人,要求具备较高理工类文化基础,且英语读者能力强。柳百成因为清华毕业后一直坚持学习,英文能力强,入选为国家首批赴美留学生成员。后来,学成回国后,柳百成在国内开办了计算机在铸造技术的应用课程促进了国家铸造业的技术升级。

显然,柳百成的成功得益于他在动乱年代,能够保持定力,继续学习,为以后发展做足了准备息息相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