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纳闷,中国文人为什么会喜欢石头?米芾对待石头像拜把子兄弟一样,高呼,吾欲见为兄已二十年矣!啧啧,这石头绝非简单平凡之物,有血有肉有灵,犹如一位男子。
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石之四德,大凡能具备两三徳已是难得佳品。既然石头如男子,那么好石也会是传说中的“好男人”,若是以这种审美眼光来选择人生伴侣,岂不妙哉!
瘦,可能你想象的是一个瘦骨嶙嶙的,在风中都会摇摇欲坠的人。
瘦却是说内在的风骨,他可能外表是温柔的,也可能是很强壮的,这些都无所谓,但是内心一定能发挥一种坚定果敢的力量,所有的骨力与骨气都是他生命和行动的支撑点,使其能深稳的扎根。
皱:层层叠叠、沟沟壑壑形成的皱褶说的是石头的纹,若是人的呈现难道必定是岁月沧桑的老者吗?
我想未必,但他一定是有历练的人,所有的一点一线代表着一步一步他从哪里来,每一个痕迹深且实,慢慢成了生命的笃实模样,或许当老的时候人家说他满脸皱纹的时候,他都会如少年时笑说,那纹路是一生青春的路,现在还在路上呢!
漏:石头有漏洞,是不完美中的完美。
人有“漏洞”,代表他能舍,能空。舍是舍弃不必要的束缚与条条框框,过得更加的自在;空是说人的胸怀,能多元的包容各种可能性,对待未来更加开放。
好男人应如是,独立清醒的认识自己,又不缺失想象力,宁愿做一个有“漏洞”的人,而不是封闭作缚的人。
透:玲珑剔透,表里如一,贵在真诚。
满满套路的时代,最贵的不是房子,而是真诚。塑造真正的“真诚”何其之难,并非率真自然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即可,认知的狭隘与偏见让人有时候背离真正的真诚。
要是真正真诚的对待一件事,那他会对它专心致志,让自己的心主动与自己的行为举止保持一致。要是真正真诚的对待人,他会忠实于自我,又不对别人狡诈,不用语言欺骗和误导自己和他人,这些都需要克制的努力才能达成,很多时候真诚的自我并非是发现的,而是自己塑造提升的。
满足上述四德的“好石”怎会易求?首先遇见得靠缘分,再者即使积攒了几辈子的福分碰见了,可你要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它也会无意间从你眼皮里溜走了。这种美与外在无关,除非它真的是彭于晏,鹿晗的灵变的。
若是能遇见“好石头”并与之相爱,那真是小确幸。你和他相互心疼,相互陪伴,这不就是与“石头”在一起最好的爱情模样吗?
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