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她心理
其实,这是个被用得,不能更烂的梗了。笔者自中学时代起,就被台湾小说、日本漫画启蒙。这种女主(咳or男主)喜欢上,后妈(or后爸)的儿子的梗,早就被千百次的用烂了。
所以现在的网络小说里,这种梗已经不太常见了。不过,既然艺术来源于生活,so这也难免会让很少逛天涯的笔者,看到了现实中女主爱上后妈的儿子,这种真实又频繁的桥段。
说真实,是因为所谓爱情,谁都说不清它是由什么组成的。里面也许有性本能、有荷尔蒙、有亲情、有友情,甚至有爱亦有恨。种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绝对不是童话故事里那种一见钟情、永恒不变的纯粹却虚假的爱情。
说频繁,则是因为即便是我们没有遇到,帖子里小姑娘的困惑与纠结,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嘛。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各种混杂的感情,比如对亲兄妹或闺蜜的独占欲,比如对父母的爱恨情仇,虽然都不会很极端,会在初出露头时就及时掐灭,但那种略略的酸涩感,还是会有留存的。
于是,笔者就忍不住开始思考,这个我已经在小说漫画里司空见惯,甚至现实里也偶尔出现的剧情梗,是出自什么原因而频繁出现的呢?毕竟,有果必有因嘛。
找了半天资料,一无所获,似乎大家对这种,打着违背伦理擦边球的状况,下意识回避了,毕竟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让人不太舒服的乱伦个案。
所以,我只好放任自己思维的天马行空,试图给这个存在很久、使用广泛的梗,找个合理的理由。
继兄妹之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亲兄妹之恋,而比之后者,前者要更容易且更乐意让人接受,毕竟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情,才是我们的伦理底线。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擦边球式的触碰禁忌感,让不得已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男女,放大了彼此间的基因差异性吸引力(潜意识基因优生择偶),也放大了细节行为的亲密度。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确定恋爱关系前,就能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非血缘关系的异性。
在心理学上,有个很有趣的理论,就是基因性吸引力,说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如亲兄妹、表兄妹等),从小分离,当他们长大后相遇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无法遏制的吸引力。跟很多心理学理论一样,它也得自于现实数据的统计总结,据说是人类倾向被相似的基因吸引。
而更有趣的是,与之相反,自童年一直一起生活的亲人,成年后较少对彼此产生性吸引力,甚至排斥,此现象称为韦斯特马克效应。专家认为,这是人类进化中,避免近亲繁殖而衍生的本能。
如此说来,笔者小时侯也曾为八竿子打不着,十多年才第一次见面的表哥动心过。那明显不同于北方男生的白面书生范儿,很令我眼神儿乱飘,就是不敢与之对视。好在即使是年幼如我,也隐约知道伦理底线的所在,压根不敢碰触就抛之脑后了。
这些心理学现象似乎并不能解答笔者的疑问,不过,以笔者的直觉来看,绝对不是毫不相干的。继兄妹之恋,有点儿像伪基因性吸引力,因为你看啊,有兄妹之名,却无血缘关系的束缚,又大都是长大后第一次相见,这让两人间有种既吸引又排斥的张力存在。
继兄妹之恋就像是特赦的一种禁忌感情,你说它违背伦理也行,说它不违背也没错。就像是游走在刀尖儿的两侧,给原本普通的恋情蒙上了一层神秘、禁忌、冒险、英勇的面纱。
很难不让人心动,不管是身处其中如天涯发帖的姑娘,还是如我们般吃瓜的围观群众,都有种莫名的吸引力。
存在即合理,有时候觉得,心理学也好、伦理学也罢,总是在企图总结人性,或者是控制、规范人性,但总有种慢了一步,或者差之毫厘之感。
所以,我们总是在繁杂的人性、感情、情绪中摸索、纠缠,让人烦不胜烦,而又不得不承认,也因为如此,我们的生活才充满未知的乐趣,不是吗?
就像此刻,笔者的天马行空,而读者你的行空天马,不都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