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回家过年,被一副普通的春联深深打动。
这春联,其字不多,上下联加上横幅共十六字;其形不奇,略飘逸,工整有余。腊月二十九,母亲背着我和父亲(其前我已准备好一幅对联)暗暗带回这副春联。当我们嘘声抗议母亲的浪费时,母亲气定神闲地说:“你们知道这对联是在哪买的吗?在移动大楼门前,是一对读大学的姊妹写的! 姐姐写字,妹妹研墨,很多人都买她们的对联呢!”
“大学生有什么了不起?”我不服气。这时父亲接言道:“这对姐妹我知道,周边很多人都知道,她们在移动大楼门前写春联好几年了。”我疑惑先前同我一个战壕的父亲快倒戈了,果然,父亲的脸色温润起来,居然同母亲一唱一和了:“这姐妹俩身世很可怜,当年,女孩的父亲因她母亲总是生女孩,一怒离婚,抛家弃女,远走高飞,留下母女三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偏偏这姐妹俩又先后考上大学,家里日计更艰难了,趁着春节期间,姐妹俩出来写写春联,筹备来年的学费。”我心中兀地对女孩生了敬意,也就宽恕了母亲对我预备春联的忽视。
父亲余兴未尽,说:“这姐妹俩第一次出来写对联,第一幅对联还是我买的呢。当时她们的字写得不好,拘谨呆板,大家都不买。后来那母亲找到我单位,请求我帮她女儿开个张,俩个孩子怯怯的站在一边,我见她们委实可怜,就买了一幅,于是陆陆续续就有人买了。”父亲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我不由自主地原谅他的重色轻友了。母亲像看英雄一样看着父亲: “真的,你真帮过她们?你怎么没有跟我讲过?”父亲更卖劲了:“难道我做啥事情都要向你讲?那一次为这幅对联,领导都批评我了,说实话,字确实写得不好。”“不,现在写得可好了,围观的人都啧啧称赞呢!”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与父亲贴春联,字果真写得很好。我在春联旁驻足良久,细读那一个个的,在大红色的宣纸上游走的大字。字迹勾提有力,一撇一捺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稍显稚嫩。但其间透露出的刚毅和坚强,散发着耀眼的金光,刺着看客如我的心微微发痛:几年功夫,其间蕴含了多少艰辛呢!母亲又去拿透明胶把对联加固,说怕被风刮坏。我和三伯去帮忙,母亲指着横联“福”字右边贯穿“一口田”的一竖赞叹道:“这真是一气呵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之笔啊,得此福才是真福啊!”我和三伯看看母亲,又看看对联,相视而笑。这真是一副令人深省的春联!
我突然想到苏轼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看清生活的真相,依旧热爱生活的苏轼写下这首词,是世间的另一种英勇,也是我们面对生活该有的态度。我想,这句词应该比较贴近两位女生内心的真实写照吧。比照当下社会中,处处充斥着颓废、享乐主义,啃老族,月光族,比比皆是;焦虑、浮躁、肤浅写满了青春的脸庞。我们是否想到,要用这春联的精神根除青年身上的病态,净化意识的浊流,激励青年励精图治,活出生命的意义?
毕竟年轻气盛,我也并不是一个时时刻刻对生活报以耐心的人,有时难免气短,有时又很愁烦。父亲的人生哲学是知足常乐,也常常以人生的阅历教导我,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要太在意得失,否则就会成为羁绊;要以豁达的心胸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必为你打开一扇窗。
一九四九年,毛主席为挽留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继续参加建国工作,写下名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啊,生活有苦有甜,有酸有辣,放下计较,放下得失,自然就不把抱怨挂在嘴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一句话流传甚广,后一句则小众得多,我也更加喜欢后一句,只因厚德载物相较于自强不息,更加内敛,更加温和,也更加知足。
春节中的神州大地,家家户户都贴有春联,而在中部的湖湘之地却有这样一副温情的春联,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它是一面镜子,以乐观、坚强、睿智,照出了我们的软弱和不足,引领我们向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