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天注定——线描中国

最近看了一个贾樟柯的讲座视频《天注定——线描中国》。

第一次听贾导的声音,
原来关注多年的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是这样的。

这个视频的语音被我截取出来,放手机里,
又听了两遍,获益良多。

贾导在一个多小时里滔滔不绝,
非常连贯地口语表达,使我感到震撼。

贾导细述他的成长经历,
电影创作背后的故事,
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其观察之敏锐,思维之精微,
力透纸背的专注力,使我感到震撼。

生于70年代的贾导,
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一开始,身处变革其中的他没有过多感受变革。

而当他通过阅读和文学,
学会了自我反思和通过艺术自我表达,
他身上惊人的表达天赋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在来到讲座所在地,穿过太古汇商厦时,
贾导的表达天才,使他感到物质的充裕,商业气氛浓厚,
我们的整个生活都在一个商场里面,笼罩在商业气氛之下。

贾导小时候体验过饥饿,
饥饿成为他一个非常重要的童年记忆。

精神上的饥饿同时存在,精神文化闭塞、稀薄。

改革开放之后,物质和精神都不是问题了,
过去的歌声中都是“我们”,流行音乐中有“我”,
贾导第一次听到邓丽君,他觉得那是天籁之音。

精神文化的逐渐充沛,贾导开始着迷诗歌和小说,
通过阅读,反思现实当中的不合理和不平等。

贾导认为,阅读是了解世界很重要的方法,
文学是,充满情感和细节的表达。

而贾导最初的表达冲动,是由于过早地参与街头的战斗,
见到了很多没有理由的暴力,亲历人生命运的无常,
心里压一的块石头,就是日后表达的原因。

物质的快乐取代不了生命本身的悲伤,生老病死,
同一起点的人,因为偶然的因素,分化出不同的命运,
这些启发了贾导对人的基本生存的关注。

贾导开始写诗,写小说,
这是他无关职业发展的,一种纯粹的自我表达,
藉此,理解自我是什么,塑造理想中的自我。

因为看到吴永刚陪伴已逝的阮玲玉的照片,
留着长发的叛逆青年贾导,毅然决定减掉长发,
因为他想要做一个成熟的男人,留长发太幼稚。

吴永刚与阮玲玉

因为打架,为了逃生,
贾导跳过两次楼,
被同学的妈妈扛着猎枪在校园里追杀。

想当年贾导也是古惑仔啊,
时至今日,从贾导的言语中仍能感受到一种痞子混混的气息。

贾导自认天生害羞,
见了生人,很腼腆,不爱说话,
现在能够滔滔不绝地讲,是后天的训练,
想来,视表达为生命的贾导,
终究会走出自我,向世界尽情表达自己的世界。

贾导的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较大的都是些影音作品,
如《霹雳舞》,身体的舒发太适合贾导了,
使他打开自我,愿意分享和交流;
如《黄土地》,让他想拍电影。

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活,直接导致贾导高考数学考了16分,
这个成绩比马云好,马云第一高考数学考了1分,第二次才考了19分。

父亲鼓励复读,建议学美术,不用考数学,
摄影系身高要1.7米以上,贾导只好学理论,
贾导说有缺陷就有希望。

贾导对现实社会的观照,以电影人的独特视角,
解读出不一样的味道,比如:
生存空间的消失,出现在他所有电影里,
经济的变革,维系人和人的关系彻底摧毁改变,
变革是一个回避不了的事实,影响到社会最末梢的每个人,
体制对人的消耗,剥夺,
家庭的建立,孩子的出生,进入一种生活的常态,自由是永远达不到的。

毫无价值的生命浪费,这是生命的本质,
我们不生活在戏剧性和传奇里面,
生命在日常生活被消耗,变革中的个人危机。

谈到贾导前三部电影被禁播的命运,贾导很坦然,
独立地表达自我的影片,很难通过把电影当做宣传工具的审查。

原本计划拍他所喜好的武侠片,
但是接触到新的生活方法:玩微博,社交网络后,
领略到那么多突发事件,贾导灵感乍现,
要拍《天注定》。

《天注定》完全基于现实的暴力突发事件,
年轻人丧失上升的空间,丧失希望,
这么多年,人的基本处境,跟明清时代一样,
人处在一种极端环境的几率,还是居高不下,
改变自己生命的庸俗庸常,突破精神困境,
人自身没有太大的更新,武侠片的方法拍当代的事件。

充满想象,才能理解生活,
想象非常重要,美学的讲述,经典性的讲述,
奔放的想象过程,贾导在大同一个酒店,
花了一个多星期写出了《天注定》的剧本。

侠在哪?打抱不平才是侠,《天注定》没有打抱不平,
山河大地在,江湖还在,人的极端命运还在,
这是基础,
古代的武侠, 游走江湖,
在当代,只是为了保全自己,保全自己的尊严。

贾导的语音非常浑厚有底气,听起来很舒服,
贾导的讲述充满细节和画面感,讲故事的好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