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外面下雪的消息时,我正在编辑着一些关于黄龙滩战役的文字。远方的友友打来电话向我证实,我才匆匆的推开窗看外面的雪景。
那时恰好是傍晚十分,外面纷纷扬扬的雪洒落在路边停泊的车辆上,落在小区楼下的树木上。一会儿功夫,就积了一层。再往朋友圈看,哇,那个热闹,简直有些夸张了。有的用视频记录簌簌落下的雪花,有的用图片留下美好洁白的一瞬。他们所用的文字已经加以引申,丰富多彩。
不管用的是什么方式表达,都足以看出所有人的惊喜之情。身处高原山区,我们不是没有看过雪。每年冬天,或多或少总会有几场雪出现。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家家住的都是斜坡形状的茅草房。冬天气温一低,顺着茅草滑落的雨水就开始凝结。如果持续好几天都是0℃左右,凝结的冰柱就会越积越长。在正房与厢房交叉的凹槽地方,雨水汇聚多,冰柱就更粗更长。我们在屋檐下走过时,老人们准会拦着,要我们离屋檐远一些,不要在屋檐下逗留。
还是孩童的我们不知其意,总会缠着大人们打几根冰柱下来玩。那时农村也没有什么冰棍卖,孩子们要想吃到冰棍,只能等到赶集的时候,大人们偶尔奖赏一根。为了解馋,小孩子总会在冬天时摘几根冰柱当冰棍,在嘴里煞有介事的舔着化着。为了吸引周围的孩子,有时还会“咂咂咂”的发出响声,好像冰柱真的就是甜甜的冰棍了。
最高级的,肯定是屋檐上挂着的那几根又粗又长的冰柱。当孩子们想要大人用竹竿打下冰柱来玩时,他们时常会说:“那个不能打掉。”不但不能打掉,还要看哪家房檐上的冰柱最粗最长。老人们还说:”冰柱结的长短粗细,预示着来年庄稼的长势好坏,收成如何,要留着。“他们还安排了任务,叫我们孩子负责看好自家屋檐上的冰柱,不准别的孩子趁机打掉,也不准孩子在屋檐下走动。
于是,一群孩子整天谈论的就是自家屋檐上的冰柱,你比你家的冰柱长,我比我家的冰柱粗。心里都是满满的憧憬,憧憬着来年玉米地里最大最粗的那一穗玉米棒子,就来自冬天屋檐上那根最大最粗的冰柱。
长大以后,才知道冰柱的粗细根本与稼的好坏无关。兴许是大人们怕打冰柱时弄坏茅草盖的房子,也怕冰柱融化时掉下来砸伤人,就编出了这样美好的谎言。不过,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多,我们也知道冬天冰雪覆盖越厚,地里的虫子就死得越多。第二年的庄稼受害虫侵扰得少,收成也就更好。难怪农谚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这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冬天下雪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即使是我所处的高原山区,一年也没下过几场雪。二零二四年冬季学期,我对学生们说:“等下雪了,老师陪你们到操场上去堆雪人,打雪仗。”他们就兴奋着,一直盼着下雪的日子到来。
期末考试的头一天晚上终于下雪了,那雪很厚,足以玩一场酣畅淋漓。不巧的是那天刚好是期末考试时间,老师和学生都没有空。我安慰他们说:“等考完试,下午放学后再尽情的玩。”可是还没到中午,操场上的雪就融化了,就连树上、草地上也几乎没有了雪。考试结束后,娃娃些失望的望着我,一脸的委屈和不悦。
没想到现在已经惊蛰过了,还会下雪。昨天看新闻时,播音员明明说惊蛰过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刚刚过去一天,三月六日就下起雪来。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降雪,连天气预报都没说准,人们怎么不惊喜呢?
云贵山区三月下雪不是没有,却也是为数不多。上周末持续几天高温,其中一天就高达26℃。一周的时间里,直升直降的气温,好多人都感冒了。可是,看到下雪,大家的兴奋还是难以抑制。
我查了一下,二三月下雪确实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且下雪本身就赋予着美好寓意。民间有“瑞雪兆丰年”的愿景。如果在立春之后,尤其是二三月还下雪,预示着今年将是一个丰收的年份,财运亨通。就气候原因来说,雪象征着如意和吉祥。在立春后还有雪花,预示着这一年雨水充沛,气候适宜,没有旱情,这代表着安宁和五谷丰登。
在文人的眼里,雪是高雅纯洁的象征,还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韩愈那首响彻文坛的《春雪》这样说:“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要表达的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迟来的春色,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妆点出了一派春色。
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了吗?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
一些文人把雪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赋予它更美的寓意。陈昂说:“漫天飞雪的日子,一定要约一个喜欢的人,出来走走。从村子这头,走到那头。回家后,发现彼此一不小心,就牵手,走到了白头。”
雪在农人的眼里是五谷丰登,在气象家眼里是安宁适宜,在文人眼里是阳春白雪,在画家眼里是圣洁高贵。人们这么喜欢雪,就不无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