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是一群人坐在一起静静听分享吧。不知何故,我脑海里竟冒出美剧《逍遥法外》安娜丽丝参加戒酒会的画面。因为不曾经历,所以好奇。灭掉这份好奇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感受。当一份“七分钟悦读会”报名表出现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填上了自己的信息。
在约定的时间到了约定的场所,大家已经落座,大多都在静静地等待,彼此间没有过多交流。我心里舒了口气,看来我并不是唯一一个陌生人。
远离校园十多年,听着大家的分享,放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我从未参加过任何读书会,脑海中留存的读书分享的记忆碎片还是当年研究生课堂上一次窘迫的经历。记忆中那个男老师不苟言笑,批判的思维+毒舌让人避之不及,不少人在讲台上“阵亡”,当然那次我也没能幸免。我忐忑地站在讲台上,无意识的口头禅——“我觉得”成了被攻击的对象。“研究讲求严谨,你怎么可以用‘我觉得’,这么主观的思维怎么做研究!”当然这种时候最好闷不作声,而我竟然还想辩解,张口又是“我觉得”,作死的节奏啊,不用想都知道接下来被批得更惨。好在这个老师就带了我们一个学期,不过从那以后我说话写文章会特别注意这一点,我想我心里还是感谢他的。
虽然最近也一直在读书,但是我还没有勇气上台分享,因为是第一次,我只想做个低调的听客,静距离感受这种思想碰撞的氛围。
喜欢“七分钟悦读会”的演讲模式,7-15分钟的演讲时间刚刚好,既不会出现因为时间过短而理不出头绪,也不会因为时间过长听到走神,当然这个时间的要求也考验了每个分享者的演讲能力。这次分享会上分享的书籍范围很广,有实用主义技巧型的——《谁说你不能坚持》和《一页纸创意思考术》,有满满正能量励志型的《向前一步》,还有学术气息浓重的哲学心理型的——《哲学家都干了什么》和《马斯洛谈自我超越》。神奇的是每一个人的分享里,我竟都找到了自己内心渴求的东西。我听得认真,略有激动,这场读书会难道是为我量身定做?!
当夜深人静,我脑海里回放所有细节时,我才发现这种感觉源于自己的心灵太过干涸,我太渴求各种知识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填补内心的空白。
我经常调侃自己是“心已远,身永远不动!”每天梦想和现实都要大战180回合,然后梦想遍体鳞伤败下阵来,可是还是不死心,睡一觉醒来,继续战斗。我在这种精力的内耗下过得疲惫不堪。听到钱阳用自己的亲身实例分享《谁说你不能坚持》时,仿佛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重新找回了力量。我第一次听到“GALA”环,一个由目标、行动、热爱、调整构成的闭环,对于正在开启坚持练习的我来说,无疑是收获了一个好宝贝。
产生共鸣的是周峰带来的《向前一步》,他提到的现象正是我此刻深陷其中苦苦挣扎的。我第一次当着一群陌生人的面说出了心声——“我想出走!”不过略有遗憾的是,周峰只是谈及了现象,却没有告诉我书中是否介绍打破这种现象的方法和手段,对于一个迷茫的人来说,寻求自我认同的时候更需要的是方法论。不过周峰的演讲能力还是让我佩服,坚定自信,落落大方,更重要的是与下面的听众有很好的互动,所以氛围还是热闹的。
虽然在《向前一步》我没有找寻到我要的答案,但是接下来哈皮波分享的《马斯洛谈自我超越》让我离答案之门又近了一步。哈皮波分享了个人自我实现与存在价值的看法,我不禁想到一个月前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告知体内长了东西,要去化验是否是良性的,我当时哭了,老公以为我是因为恐惧生病,还一个劲地安慰我。后来我找时间跟他聊了下我的想法:“我哭并不是因为身体出了状况,我一点都不害怕,我难过的是我还没有实现我的人生价值!”不过,现在回想起来竟觉得有点可笑。
哈皮波说:“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有赖于前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的满足。自我实现的人是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已得到适当满足后,又受到更高层次的动机——‘超越性动机’的驱动。”我点头,看来我的“自我实现”愿望并非妄想,而是确实到了这么个阶段;哈皮波说:“高峰体验是那种个人置身于时空之外,仿佛站在至高点观察世界。”我点头,前段时间读《李欣频变局创意学》里提到的宇宙视野就是这种“高峰体验”,而后我意识到自己看问题的海拔过低,所以看到的总是垃圾。哈皮波说:“人可能一直生活在苦难之中,但一旦记住了天堂的样子,便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今晨看到的一篇文章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清华大学给一位身残志坚的甘肃考生回信中写着:“人生实苦,当请你足够相信!”
读书会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表达自我的地方,它是分享心灵的场所。一个人读书,享受遨游在私密的心灵世界的静谧,但难免会陷在自我的强意识中不可自拔;一群人读书,畅谈各自捕捉的神韵,顿觉醍醐灌顶。
在书本的海洋里,有一群人陪伴前行,是件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