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大家一样,我喜欢读小说。但仅仅只有喜欢,没有其他目的,没有功利心,所以耐得住性子。至于记得住多少,不强求。
一本书能记得住一句话、一个场景,或者记不住,但能有些特殊的影像映入脑海,多了一些感悟、一些未曾有过的体验,这就够了。
我时常用一句话告诫自己:人生之事皆不费。我琢磨应该是这个费,劳动所得,不白费。哪怕是一丁点都记不住,那也安慰自己说读过的书都变成了气质。
下面便是今年读过的书,有的做了简介,有的只写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雪落香杉树》
这一本昨天刚看完,我特别喜欢书中营造的氛围,孤岛的遗世独立,暴风雪下动荡不安,给人一种强烈的反差。
作者通过在描述海岛的生活环境上下足了功夫,将岛上的春夏秋冬刻画的相当细致,仿佛香樟树和海水的味道就在鼻尖。
从春枝和伊什梅尔幼年相交开始,以他们的视角来诠释这种美好,但他们种族之间的不同也成为他们难以结合的一道鸿沟,于是分开成为必然的结局。
这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种族歧视和种族战争使得原本相安无事的日本人和美国人相互割裂,矛盾变得难以调和。
作者通过安排一场意外来放大这种矛盾,将其演变为凶杀案。于是宫本和卡尔这对儿时的伙伴被推上了舞台,直到文章结束,他们的感情都是被否定的,被质疑的。这也和前面伊什梅尔和春枝的爱情被质疑和否定异曲同工。
最终春枝放弃对伊什梅尔的感情和宫本这个日本人结合给本书下了一个最终结论:个人的情感在历史的洪流和不同种族之间是脆弱不堪苍白无力的。
《囚鸟》
看这本书其实可以和《1984》《动物庄园》一起看,应属于同一类型。黑色幽默和讽刺是这类书籍的一大特色,如果你想不被旁人来去忽悠活的明白些,那便看看。
这本书说起来就一句话:你可以在美国政府部门悄无声息的上班,但是即便你是一个草包,你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北鸢》
有人评价它堪比《红楼梦》,我觉得没有可比性,红楼梦我读了四遍,这本书差了很多。不过是有类似红楼梦的演绎,但是缺乏神韵,有种草草收尾的嫌疑。
《斯通纳》
主人公没有去打仗,在大学教书。许多同事都去了,有的死了,有的回来了,可想而知,他的生活受到了鄙夷和嘲讽。
于是他在这种情况下顿悟了,他发现战争是如此的愚蠢,所有的一切都很愚蠢,他学会不去较真,不去纠结。
一个人在顿悟之后,才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无聊,无聊到一心想着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
《永别了,武器》
这本书还是有三个比较大的吸引我的特质。第一是故意用人物刻意回避讨论战争的方式来讨论战争,第二用战争之外的场景来渲染战争,第三用个人的生死来讽刺战争。
文中最后大篇幅的描写作者和妻子逃离之后的生活以及妻子的难产,幼子未生而夭来诠释生命是多么的可贵,战争又是多么的灭绝人性。
《西线无战事》
一本以个人视角写成的战争回忆录,即以小见大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又表现了个人在战争面前深深地无奈。
似乎在战争面前,一切文明都显得毫无意义,生命也变得易逝,死神也并不因为个人的意志而停下手中挥舞的镰刀。尽管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其除战争之外的生活刻画的那般真实而熟悉,仿佛历历在目。
建议可以再看看《战争与和平》等一些战争类题材的书籍,这样对战争就能有更深的理解。
或许是因为我也当过兵的缘故,才发现书里写的关于部队的生活,全世界都差不太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料想今后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新参者》
东野圭吾的小说虽然都是推理小说,但也是生活小说,写的很细腻,可以连起来一起看。
不过推理文学能写出默默温情,应该是一种必然的事,但这本书水平很高值得一读。
《梦幻花》
只看开头和结尾就知道东野圭吾先生把高考800字的作文首尾呼应这件事放在心上。故事多条分支围绕着黄色牵牛花的主线展开,人物设置的相对合理,对于故事的节奏把握和人物的感情拿捏也恰到好处,但是就像小说结尾说的,这本书只能让人称赞,而达不到让人感动的地步。
《幻夜》
简单讲就一句话:女人是可怕的生物,男人是愚蠢的生物。男性朋友阅读体会可能会更深。
《恶意》
人性的恶可以归结为贪婪和欲望,其衍生出来的嫉妒就像魔鬼一样深深地撅住你,一步步引导你走向深渊。
真相就是:人一旦开始自以为是,就成功的走向了变傻的道路。
《虚无的十字架》
这本书讨论的观点很有意思。对于一个受害者家庭而言,凶手受到怎样的惩罚才能让死者安息,更能让受害者家属得到真正的安慰。
其实答案显而易见,不能,即使是死刑都不能。伤害就是伤害,一辈子折磨着活着的人。
《圣女的救赎》
完美的不在场杀人案,同时又被完美的解开。
《猎豹》
外国的推理小说总是破坏性很大,很多时候案子是破了,但人也死了不少。
这本书有个核心观点:有些人死了,但更多的人出生,就好像一场永无止境的疯狂的竞赛,一个生命并不比另一个生命更有意义,只有热情和狂热才是一切。
《第七重解答》
读到精彩处,忍不住拍案叫绝,佩服作者的脑洞,剧情就像煎蛋一样在锅里反复翻转,而作者显得和大厨一样轻松。强烈推荐。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小说家可说是偏执的,是傲慢的,似乎他们的作品不容他人践踏。而小说家写小说是一个考验人综合素质的过程,也是一个私密的过程,非发自真心的大毅力者不能完成。
作者倒是完全学会了中国的优良传统,谦逊是一件好事。
下面几本书是短篇小说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初读以为是写给孩童看的,读到后面才发现其故事的精彩,饱含真情的笔墨中流露出细腻而真切的感情体验,每个故事都以小事切入,最后不断放大,达到高潮,属于短篇精品。
《最初的仪式,最后的爱情》
这俨然是变态的作者,变态的文学。然而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人性本来就是如此,只是在文明和道德的约束之下,阴暗面被束之高阁,一旦借给人们一把梯子,就很有可能将其取出。
《ZOO》
看,看了才知道。这真是一本治愈系的变态文学啊,脑洞也不是一般的大,或许这才是自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苦口良药。
《热爱生命》
这本书正能量满到溢出,热爱生命。是的,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能放弃。读着读着,你仿佛能感受到主人公在最艰难时刻那种顽强的意志,不,仿佛你就是主人公,你在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爬向希望之光,可是距离还很遥远,于是你又坚持住,再一次、再一次。终于,你成功了,满头大汗但也欢呼雀跃。
《告白》
世界上满是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的父母,也不乏连自己三观不正却将子女作为教育实验对象的父母,总而言之,只有爱是不够的。
而我们现在未成年人教育其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对社会影响深远。家庭、学校、社会教育都很重要。可想而知,一个孩子想要健康快乐成长,是多么的不容易。
这本书里主人公的遭遇也很惨,主人公的复仇也是爱,但也是自私和残忍的。
《月亮与六便士》
我想在二刷之后,我仍然有想三刷的冲动。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自私的基因,也藏着伟大的基因。这或许就是人的奇妙之处,即使再渺小的存在也有可能出现刹那的闪光。强烈推荐。
《恶童日记》
邪恶中看到人性的本质,污秽中闪耀着纯洁的光芒,绝望与混乱中反而透出生机和秩序。所有的事物都是矛盾和对立的,文字只能作为陈诉事实的存在,强烈推荐。
《面纱》
毛姆似乎对人性把握的很透,他不去下定论,但是他又给出了最中肯的结论:人本来就是复杂多变的。
《失乐园》
看这个就像看了一部成人电影,只是多了许多剧情。如果刨除对于婚姻、爱情、性三者之间的讨论,即使文学性再强,也只能算是黄书。
不过里面讨论的一个观念很有意思:性和爱的关系就像鸡和鸡蛋的关系,哪者更重要更优先,只有本人才深有体会吧。
《雾都孤儿》
狄更斯在写作初期似乎并不擅长对宏大场面的把控,对于细节的把控和人物的塑造却已然可以称为大师。尽管作品并不完美,但其初期作品就已经可以与其他文学巨匠比肩了。
我以为结尾会在意料之中,没想到却给了个皆大欢喜的烂尾。
《双城记》
伟大的作品,直击人心。作者塑造的每个人物都真实而又饱含生命力,每一个人物似乎都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故事。肮脏的粪土之下才能开出真正绚丽的花朵。
读名著可以减少对于垃圾书目的筛选时间。
《许三观卖血记》
现实之下,荒诞起舞。余华的小说大多是灰色的,给人一种始终挥之不去的阴霾。或许是生的年代,经历的事件,人生的曲折等等,在他的心中难以抹去。
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处在艰难困苦中的,无法避免的需要面对现实、对抗现实,对于读者而言,其营造的氛围总让人感觉到窒息,就像时时刻刻有千斤巨石压在头顶。
能不读其实还是不要读了,很压抑。
《岛上书店》
喜欢看书的人应该都梦想过开个书店,至少我有过。这本书适合爱书的人看的书,一本看似普通却让爱好文学的人心动不已的生活小说,代入感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