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随记:我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我参加快乐作文的师训课堂上,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我们作文教学不是脱口秀,我们说的每一句话、每个词、甚至包括我们在讲台上站的位置,都是需要我们精心准备的,都是围绕着我们的教学目标来设计的,都是为了我们的教学质量来服务的。"  当时我就想,老师教学如此,我们和孩子的沟通、甚至包括日常的对话,也不能嘴比脑袋快,任由我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啊!

比如上幼儿园。我们经常见到每天早上高高兴兴去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也经常见到半个学期过去了,还能一路哭去学校、被家长生拉硬拽拖到教室的小朋友。那这就可能和日常家长对小朋友说的话有关。在上幼儿园之前,有些家长是类似这样对孩子说的:“宝贝自己吃饭,表现好,就可以上幼儿园了哦”。“宝贝,幼儿园里有同学一起做游戏、老师教唱歌,我们要快快学本领,只有棒棒的孩子才能去幼儿园哦!”那我也亲耳听到有家长恶狠狠地对孩子吼:“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学校,让老师收拾你。”“你要听话啊,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诸如此类。那我们家长听了不同的话是什么感受呢?

平常我们说:言传身教。但是如果把言传,都用来说教,甚至发展成了语言的冷暴力,就麻烦大了。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好的道理?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我不知道别的妈妈是怎么做的,总之,我是常常反思和反醒自己言行的。很多时候和孩子的聊天,并不是漫无目的地瞎聊,我也是针对孩子的问题、或者为了预防一些问题、或者为了教孩子什么,甚至为了她作业上的错题,查阅资料、打好腹稿、备好几种方案,找到最恰当的时机,用不同的问题引入到我预设的话题。很多问题都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聊天中解决掉了。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给每个人两只耳朵,一双眼睛,而只有一张嘴巴,就是要求人们多听多看,少说话。”我想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也要如此。多倾听Ta的心声、多观察Ta的形为,再来说。不要轻易地孩子贴标签。更不要因为一件小事就直接否定了孩子的一生。我还记得有一年,放假回家我给父亲洗衣服,一不小心,往盆里放的洗衣粉太多了。当时父亲就脱口而出:“你看看你,这么大了,连个衣服都洗不好,能后能有什么出息!”这句话让我自卑了许久。那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的,我不能再带给我的孩子。所以,我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节 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在哪里? 近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化现象正日趋严重,以举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
    田园泥土香教育阅读 8,128评论 8 21
  • 时间仿佛就是一捧细沙,不知不觉,顺着指缝悄然流逝。 要怪只能怪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隔着一万多公里,看着朋友们在圈...
    南十字星下的蒂芬阅读 3,240评论 0 1
  • “I want to touch people with my art. I want them to say'H...
    Amber放羊人阅读 3,443评论 0 0
  • 1.我怎么如此幸运,通过今天参加了瑜伽运动,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真的很让人欣慰的,只有坚持,没有办不了的事情。 2....
    史真如阅读 1,35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