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德(marius barnard)是南非一名非常牛逼的心外科大夫,为啥说他牛逼呢?!是因为世界上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就是他和他哥一起完成的,并且他术下的病人心脏移植后最长的活了23年。
这些患者中包括一位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手术本来非常成功,巴纳德叮嘱她只要回家安心修养2-3年,不要过度劳作,保证恢复的和原来一样健康。可是两年后再见到这位女士时,她呼吸急促,脸色也很苍白,状态非常不好,不久便去世了,巴纳德医师非常震惊,为什么会这样?!原来,这位母亲为了照顾自己的两个孩子,为了挣面包,为了挣房租, 为了解决三个人的生计问题不得不像术前一样辛苦劳作,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这位母亲的故事并非个例,尽管很多病人手术很成功,但是因为手术后需要康复修养而无法恢复术前的工作状态甚至无法工作,造成的财务状况恶化,使得很多人不得不选择继续为家庭经济奔波,从而引起病情的复发。
高昂的治疗费用,好歹有国家医保的福利支撑。但漫长的治疗周期,足以切断家庭在未来数年时间内的经济收入来源,康复期的理疗、营养、以及额外恢复费用,对于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这些从业经历使巴纳德医师感触深刻:他也许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却无法挽救这个人背后整个家庭的“经济生命”。思考良久,这位牛逼的心外科大夫作出了一个惊人决定,他联合保险公司,为这类身患重大疾病的患者们提供风险保障,于是第一版重大疾病保险诞生了,而巴纳德也被人称为“重疾险之父”。
重疾险的诞生,本质上是为了解决收入中断的风险。站在患者及家人的角度,为已在重病深渊的家庭提供雪中送炭般的经济补偿。——槽叔《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
重大疾病保险从最初的只保障4中疾病: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恶性肿瘤和脑中风,经历30多年的发展更新,现已成为个人和家庭风险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产品。
重疾险属于保险的一类险种,那么它究竟保的是什么?
重大疾病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办的以特定重大疾病为风险发生时,当被保险人达到保险条款所约定的重大疾病状态后,由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支付保险金的商业保险行为。
如果有人跟你说重疾险就是确诊即赔,你可以当他是在以偏概全的胡说八道。有句歌怎么唱来着:童话里保险都是骗人的,还有个梗叫保险只赔两样:这也不赔,那也不赔。老百姓对于保险行业的误解或多或少的跟这些不负责任的说辞有关,保险产品什么情况赔付,什么情况不赔付,合同条款里写的清清楚楚,白纸黑字一旦签字生效,便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这也是我在文章里总是强调为什么要认真看条款,认真看条款,认真看条款!看不懂的就找个专业人士帮你看,看完了给你讲到懂为止!!!!!!!!因为保险合同生效后,这条款的内容就是对你风险保障的约定,有的属于你,没有的你争不来。
那么重疾险的理赔方式到底是什么?!就理赔条件来说分为:
第一,病情达到某个标准,相当于确诊即赔
第二,为治疗某种疾病而接受了某种治疗方法,实施某种手术才赔
第三,达到某种状态并持续了一段时间才赔
自2021年2月1日开始施行的重疾新规定义,银保监会统一规定了28种重疾种类,对应的理赔条件如下:
上图不难看出,真正属于确诊即赔的只有三项,而属于这其中的“严重恶性肿瘤”一项,也要注意的是真正的确诊是需要在肿瘤病灶里拿出来一丢丢肿瘤组织来做病理检查,在病理科通过显微镜能看到癌细胞的存在才能确诊,如果仅仅是拿着x光片或者磁共振片子,甚至凭一个pet-ct的片子就作为诊断凭证,保险公司也是不赔付的。
当然重疾险保障上述28种重大疾病的风险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保障,比方说:“身故责任”,“中症、轻症”,“花样赔付方式”等等。
现如今,为了争夺重疾险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中的份额,各家保险公司对其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之快,保障条款内容经过五花八门的特色包装,你说想找一个“干干净净”的重疾产品真的有点难,什么理赔条件啊,重症中症轻症的定义啊,可选责任,多次赔付,终身啊还是定期啊,带不带身故责任啊,这乱七八糟的一大堆,选谁不选谁,价格高低,着实让人头疼。一份简单的拍黄瓜,本来就是个盐,蒜,味精,醋,黄瓜的事,现在又多出来个小米辣,酱油,香菜,糖,辣椒油等等,各种组合搭配出来各种改良口味,哪个好吃?!其实我就想简简单单的吃一盘拍黄瓜……
言归正传,重疾险该如何选择?!
老生常谈保险的三大关键要素:责任,保额,期限,这是保障性保险万年不变要素。
拿保障责任来说,保障什么,保障的责任够不够,高发病种全不全,这是选择一份重疾险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此咱们说个题外话,保障疾病种类肯定是越全越好,但是如果因为全而贵,那就是流氓黑社会,因为新规后银保监会已经明确规定了28种高发重症和3种高发轻症,旧规中的25种高发重症占据了95%的理赔案例,目前市面上的在售重疾险产品,在高发重疾的基础之上,增加的那些无论是80种还是100多种,都是保险公司为了包装自己的产品,使之更有竞争力,相同保费的情况下,保障重疾种类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您要让我为了那个例如疯牛病这种国内有没有严格病例还两说呢而增加保费,我觉得实属没必要。
说完了责任,我们来说说保额吧,重疾险的核心就是保额,你可以理解为买重疾险买的就是保额,保额高,出险理赔拿到的钱就多,手里的钱越多,看病治疗养病康复就越有底气,不至于像文章开头里提到的那样,还要为生计发愁,对嘛?!
人一生患重疾的概率是多少我们不用去深究,我只知道,即便是概率为1%,这1%无论是到了哪个不幸的“倒霉蛋”身上,他有重疾险是不是就比没有重疾险多了一些“不幸中的万幸”,保险本来保障的就是我们未来那份未知的风险,为这份未知的风险保障而去较真儿,您说何必呢?!股市大涨的时候身边都是炒股专家,股市大跌的时候炒股专家都变成了复盘高手,股市连续“坑爹”的时候这些专家和高手又都去哪儿了呢?!
跑题了,说回来保额上面,据卫生部信息中心统计,重疾患者的手术平均费用在10万元左右,加上康复疗养费用大概在20-50万区间,部分癌症,严重脑中风后遗症等疾病需要近50万甚至高于此数。所以建议重疾保额配置50万,结合自身和家庭经济情况酌情增减。
我到真的希望人人都能配置个几百万的重疾(当然是买得起的情况下),那样即使不幸罹患重疾,治得好治不好单放一边,最起码咱不用因为钱的事发愁,到处借钱看人脸色,省吃俭用计算支出,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啊,那时候有了几百万的保险金,治得好咱就治,治不好老子(老娘)不治了,拿着钱带老婆(老公)孩子世界环游去,然后留笔钱给家人以保障他们的生活,偏激了偏激了,又跑题了又跑题了。
绕回来我们继续说第三点,保障期限。按照保障期限划分,市面上的重疾险产品分为:
一年期产品:保障期一年,保费看着便宜,保障灵活,劣势一堆堆
定期产品:一种是锁定保险区间:比如20年,30年,或者50年,还有一种是约定一个年龄节点:比如保障到60岁,70岁,80岁。
终身型:顾名思义,保到死。
定期相比较于终身型产品在价格方面是便宜的,但是保障期限受合同限制,而重疾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指数型上涨,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总是单纯的认为60岁比50岁的患病概率只是增加一点点而已,其实真正的概率往往是几倍甚至十几倍,所以建议大家在预算足够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保70岁甚至是保终身的重疾产品。预算不够怎么办?!先配置个保障到60岁的重疾产品,这样你就有了一件一级护甲的防弹衣,穿着这件防弹衣总比裸奔强,然后你就发奋图强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早日提高收入可以买到那件心仪的“二级甲”甚至“三级甲”防弹衣。
除了以上最基础最关键的重疾险三要素之外,你还需要重点关注下列几项附加保障
额外赔付:就是在某个年龄节点之前罹患重疾,保险公司在保额之外额外的给付一定比例的保险金,比方说铁锤配置了一款保额50万的重疾产品并选购了重疾额外赔付的附加功能,内容为60岁前重症额外赔付80%,铁锤如果在60岁前不幸罹患重疾,那么他可以获得90万元的理赔金。是不是不幸中的万万幸?!
所以建议大家在挑选产品的时候,可以选择这种有重疾额外赔付的产品。然后选择覆盖时间长的,额外赔付比例高的。
2.重疾(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多次赔付,为啥?!因为复发率高啊,拿癌症说吧,大病看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看五年生存率,本来治好了过两年复发的情况占比还是比较高的,所以针对这些疾病的二次,多次赔付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3.投保人豁免
投保人就是买保险的那个交钱的人。铁锤给铁锤的儿子铁蛋儿买了一份重疾险,铁锤就是投保人,铁蛋儿就是被保险人。
投保人豁免是指:如果交钱的那个人(铁锤)中途出事儿了,比如得了轻中重或者挂了,那后续的保费不用交了,保险公司全免,这份保险合同的保障依然有效,也就是说铁蛋儿依然享有这份保险的保障。
如果铁锤是给自己买的保险,那就不用选这项附加责任,因为铁锤自己既是投保人也是被保险人,所有保险产品中被保险人豁免这项责任都是自带的。
4.身故保障
就是没罹患或者没办法确诊,人就没了,选择这项责任保险公司仍是赔付保险金的。当然保费也会相对提高。
以上所有,最终还要回到逃不开的一点,那就是预算,预算充足当然保障的越全越好,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给自己保个几百万,减轻自己的后顾之忧。但每个人的预算终究是有限的,实际投保过程中,你很难把所有的保障都保到极致,如何取舍,从而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点,是需要我们认真衡量的。还是那句话,保险这种产品不是一次性的,它是伴随你度过漫长人生的一种风险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