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谈到了朱重八做出了选择,他参加了起义军,来到了濠州城投靠郭子兴。
这位郭子兴就是马氏的义父,他和马姑娘的父亲是朋友,也就是朱重八未来的老丈人。
在郭子兴的队伍里,朱重八凭借自身的才能和讲义气的品质,越来越受到重用,随后他为自己更名为“朱元璋”,璋是一种尖锐的利器,即“诛元璋”,他把自己比作颠覆元王朝的利器,而这把利器恰好是元朝自己造出来的。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郭子兴的成分问题(他属于地主阶级,而朱元璋属于农民阶级,二者有无法忽视的阶级矛盾),他对朱元璋愈发猜忌,作为一个不容人的统帅,他越来越讨厌这个比自己强的朱元璋。
随后,郭子兴寻到机会将朱元璋关了起来,不允许给他送饭,还是因为善良的马姑娘悄悄接济,才得以保住性命。但郭子兴仍不想杀了朱元璋,没多久就他把放出来了,但是经此一事,朱元璋认清了郭子兴这个人,也下定决心不能再与这类鼠目寸光的人混在一起,于是他将要开创自己的霸业,朱元璋的王者之路由此开始。
而后,朱元璋奉命攻打郭子兴的老巢——定远,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稍有不慎将性命葬送,但是朱元璋却能够发现元军的缝隙,拿下了定远,与此同时还收服了二十四个人,这其中就包括徐达,周德兴等。
这二十四个人也算是携家带口,陆陆续续吸引了七百人的求职,当朱元璋回到郭子兴身边时,他已经完全找到了自己的前途所在,于是他离职了,还将收服的七百人留给了郭子兴,身边只留下了那二十四个人,以此,奔赴前方,开创霸业。
……
有一个不容人的统帅于朱重八而言是祸,阻挡了他的前途,浇灭了他的热血,但对于朱元璋而言确是他成为朱元璋的第一步。只有脱离了郭子兴,他才有机会一展拳脚,才有机会建立真正的霸业。
祸福相依,历来皆是如此。很多的磨难与困境,都有可能是我们的“跳板”,关键在于你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它。
倘若你只会怨声载道,哀叹自己的不幸,只会失去“转折之机”,永远沦陷在泥沼里。只有在“死局”中寻求“生机”,方才能跳出危机,转危为安,更上一层楼。
只是我们得明白,磨难从来不值得吹捧,磨难就是磨难。
余华曾说,“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他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避免。”
因为苦难绝对不会带来进步,能带来进步的只有对苦难的思考,而后付诸行动。
朱元璋就是在一次次被郭子兴的陷害和打压中认清了自己的现状,找到了自己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