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3《养育的选择》第11章:快乐成长就是让孩子时刻都快乐吗?

【摘抄】

1、“快乐教育”的含义更确切的说应该称之为“获得快乐的教育”——它并不是让孩子一直快乐,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获得快乐,这才是“快乐教育”的应有之义。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不快乐的时候要抓住机会,帮助孩子获得成长的能力。

2、适度的内疚感可以让幼儿控制伤害别人的冲动。当他们做了错事,适度的内疚感会让他们想办法弥补过错。所以适度的内疚感实识情际上能帮助幼儿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技能。

3、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情感体验都是有其重要的作用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进行适度的情感表达,而不是强烈到能将人淹没的情感,所以我们要适度教养。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当他们做错事的时候,指出他们的行为对他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4、快乐成长,并不意味着眼前即刻的高兴。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快乐成长,应该着眼于未来,尊重儿童普遍的发展规律,观察和满足儿童自身的个性特点。获得尊重的孩子,他们的个性、兴趣、能力就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他们快乐的可能性更高,发展也会更好。

5、人生总是在快乐和不快乐中起起伏伏。来自外部的、肤浅的快乐往往是短暂的,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自己产生源源不断的快乐。他们的快乐来自内在动力。不断有新的挑战并且能战胜挑战,这样的快乐是深刻的,激发起的动力是快乐不枯竭的源头。

【心得】被尊重的孩子最快乐

嘟宝说,人生就像是过山车,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

是的,人生嘛,总是有快乐时候,和不那么快乐的时候。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把负面情绪挡在我们的外面。

如果父母从小给孩子的感觉是,快乐、正面的、积极的情绪是好的,痛苦、负面的、消极的情绪是应该被排除的。就会让孩子觉得,我不被允许表达这些不好的情绪,同时,因为没有机会去体验这些负面情绪,他们又不知道该如何合理的释放和疏导这些情绪,反而会让他们更痛苦。

有的时候,父母会认为,孩子应该永远快乐,他们会主动为孩子避开一些他们认为会让孩子感到痛苦的事,但是这些事如果孩子从来未曾体验过,又怎么知道究竟是什么滋味呢?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哭泣。我认为,孩子会快乐,是因为他体验到了被尊重的感觉,被爱的感觉,体验到了成长和战胜困难的滋味。

如果我们为了避开我们认为的痛苦,不允许孩子做我们认为会让他不快乐的事,不允许孩子尝试探索和学习,不为他们制定相应的底线,那么他们就会感到一种虚无感,就像是和现实世界隔着一些什么,无法得到更深刻的体验,自然也就不一定会真正感到快乐。

相反的,如果我们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相应的规则,就可以有效规避一些可能的危险,这样的玩耍和生活不是更安全、更快乐吗?如果我们像和大人对话一样,和孩子对话,聆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给他们机会为自己做主,即使最后失败了,但是得到这样对待的孩子,内心是快乐的。如果我们看到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为他们创造各种合适的机会去安全的探索世界,当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也是快乐的。

所以,人生,快乐的时候有很多,不快乐的时候也有很多,但是只要知道前方的路,知道身后的人,就有足够的勇气继续走下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