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刘禹锡和柳宗元(三)(4)

三、柳宗元

4、诗歌情调。

由于柳宗元的诗歌大部分是他贬谪之后的生活写照,还有一些情感记录,所以他的诗作里表现了一个备受打击的进步知识分子的遭遇和精神痛苦。再加上柳宗元不像刘禹锡那样豪爽开朗,他气质忧郁,同时又热爱生活,因此很容易在荒远的环境中动情思。

如《小石潭记》所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他在大自然里面寻找到了精神寄托。但是在那里待久了,也感到非常凄清孤寂。于是乎,他的诗歌情调就很有特点:富有地域色彩,同时又很有个人的幽怨情感,可以说是地域文化和个人幽怨情感的一种结合。这就形成了他诗歌的一个基调。

如他在柳州的时候写了一首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他写这首诗是要寄赠被贬到这四个州的朋友,分别是:漳州的韩泰,汀州的韩晔,封州的陈谏,连州的刘禹锡。诗里抒写了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的相思之苦。此外,也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

除此之外,他还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和韦应物并称为“韦柳”。

在诗中,他多以幽冷荒远的意象在清峭的笔墨中掩抑着深沉激愤的情思。“掩抑”,掩就是掩藏,抑就是克制住,尽管他内心非常深沉激愤,但是他不愿意写得太张扬,而是克制地掩盖起来去描写。这样他的诗歌就更加需要我们去品味才能够感受到它的意思。

如《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一种生活,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

如《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深感孤寂而又遗世独立的高雅情操。

苏轼赞柳宗元的诗作“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意思是,柳宗元的诗看起来干巴巴的,但它的里子非常丰盈有内容。他的诗歌在质朴高古中蕴含着细腻丰厚,在平静雅淡中蕴含着无穷的韵味。

柳宗元正是用这种淡美简朴的语言,形成了清俊幽怨的风格,也树立了他独树一帜的诗歌地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