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8日,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这座博物馆的建筑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融入“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的设计理念,大气磅礴,意蕴深厚。如今,它已经成为洛阳市的新地标——
2023年5月3日下午,我来到洛阳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冒着蒙蒙细雨,沿着瀍河向南,远远就望见气势恢宏的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它的外观非常奇特,上方是金黄的弧线,下方是透明的玻璃,好像船只扬起的一面面风帆,也像运河泛起的一朵朵浪花。
绕到博物馆的南侧,这里是参观的正门。站在门外,抬头仰望,博物馆的建筑显得更加雄伟,好像一座庄严肃穆的古代宫殿。刚才看到的“风帆”和“浪花”,瞬间幻化成建筑顶部的巨大板瓦,展示了隋唐建筑的剖面轮廓特征。屋顶连绵起伏的状态,如同宫殿群的天际线。
走进博物馆内,空间非常开阔。从水利工程和古代桥梁中提取的拱形元素,将建筑的天花板用一道道高大的拱形结构支撑起来,让人们对辉煌灿烂的隋唐历史文化和大运河充满想象。
在迎面的墙壁上,使用大量三彩釉面瓷片,镶嵌出一幅隋唐大运河的线路图。以洛阳为中心,向南通往余杭,向北伸至涿郡,包括通济渠、永济渠、邗沟和江南河。沿着盘旋的楼梯,登临博物馆二层,仿佛穿越时空一样。
在博物馆参观的时候,穿行于不同的展厅间,随时都会感受到博物馆建筑的奇妙之处。视线透过玻璃,向博物馆外望去,让人感觉置身于开放的空间。在朦胧的细雨之中,在水面的衬托之下,大气磅礴的博物馆变得婀娜多姿。
据说,在这些大型的玻璃中,植入了许多先进科技,均为坐地式自承重的结构。其中,最大的一块玻璃创造了“最大”和“最重”等多项洛阳之最,高约12米,宽约1.8米,重约5.7吨。
在博物馆一层的角落里,有一家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商店。在古代龙船形状的展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跟运河、洛阳、隋唐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将洛阳唐三彩工艺和牡丹花元素融合在一起制作的瓷盘最具特色。
在文创产品商店旁边,还有一家以“运河坊”为主题的餐厅,向游客提供简单的快餐、糕点、饮品等。其中,以春饼最具特色,用面粉烙制的薄饼卷菜。隋唐时期,将薄饼摊在盘中,加上丰富的蔬菜,也被称为“春盘”。
在博物馆二层的平台上,有一条由多座拱门组成的画廊,漫步其间好像行走在船舱内部。目前,这里正在举办的绘画作品展,展现了大运河沿岸的美丽风光、城市面貌和人物的精神状态。
在众多的绘画作品中,我看到一幅侯震创作的《隋唐大运河秋韵》图。在繁忙的大运河上,往来的船只络绎不绝,两岸的建筑错落有致。在金黄色秋景之中,东都洛阳的繁华尽收眼底,林立的古塔、高耸的天门、金碧辉煌的天堂等清晰可辨。
站在博物馆二层,俯瞰下方的展厅,矗立着一艘高大的楼船模型。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按照1:2的比例设计建造,长19.5米,宽5.7米,高8米,重60吨。船体使用的木材为巴劳木和菠萝格木,采用水密隔舱结构,船型平首平尾平底。
隋代,这种楼船被广泛建造,船高首宽,好似楼阁,因而得名。相传,大运河建成以后,隋炀帝乘坐龙舟出游扬州,携带数千艘楼船前后200余里。两岸柳荫,旌旗招展,水陆照耀,护卫森严。正可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做障泥半做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