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的第82篇原创)
跟同龄人比较起来,小时候的我有些特别,同龄的小伙伴都不喜欢学校,在爸爸妈妈送来学校的时候哭得声嘶力竭,好像学校是噩梦一般的地方,可怕得很。起先,爸爸妈妈是没想那么早送我去上学的,大概是因为爷爷奶奶也闲来无事。
某天,又碰到小伙伴拉扯着大人的衣服哭天抢地得不要去上学,任由幼儿园的老师脸上堆出多么好看的一朵花儿,只一心抓住大人的衣角,死命地不放手。当天饭桌上,我对爸爸妈妈说,我要去上学。爸爸妈妈错愕了那么一阵子,也由着我送我去了学校。
后来,大人们总是说起这件事,话里总带着些这孩子长大后必然有出息的调调。
我在一片并不成熟的虚假繁荣中成长起来,每每想起大人们说那些话的语气也只有奖状和证书能够安慰我的心灵。
前段时间中学同学传了婚礼的照片,看到些曾经熟悉的脸,于是去留言区祝贺恭喜,某同学找我攀谈起来。寒暄了些近况之后,他说婚宴的间隙同学们聊起了我。我好奇地问都聊了些什么,他认认真真地写了很长一段:总觉得像你的话就应该读一个很棒的大学,然后考一个更好的学校继续读硕士,再后来一直读博士、读博后,然后在某个高校讲台上教学育人或者在某个领域里做科研。我不禁懵了,再次确认下对方说的人是我,而后心里五味陈杂,竟然很失落。
原来在大家的概念里,我就是那个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有很漂亮的成绩单,有一群前程灿烂的好朋友,好像我的人生就该一帆风顺,就该耀眼夺目才对得起大家的初始印象和潜意识里的期待。
只是,如你所见,今天的我特别平凡,毕业后做一份并不需要多优秀就可以胜任的工作,也有了一群同样安心讨生活的朋友,跟所有人一样赶公交车上班下班,一样去快餐店吃午饭晚饭,一样跟身边人聊着些天气转凉了某款的衣服打折了的话题,变成了人群里最普通最平凡的一个人,好像不知不觉中原来的光环都消失不见了。
很久之前亮亮曾经就同学聚会这件事有个特别经典的言论:参加同学聚会的都是混得很好的和不知道自己混得不好的人。起初开始觉得没什么,高中的时候去参加初中的同学聚会,大学去参加高中的同学聚会,一次次感觉身边的人都跟自己差别不大,成绩好的依然成绩很好,爱斗嘴的依然话多理薄。差别最大的时候应该是毕业两年三年去参加大学聚会或者高中聚会甚至初中聚会的时候,大家的名片上写着某某公司的经理,某某律所的律师,某某政府机关,谈论的话题也是某某政府机关的某某内幕,我们公司在哪里买了块地准备建别墅……
前两天在微博上看了个笑话,有关于年龄代沟,说是自从作者大学选了英语之后,家里人看电视看报纸看杂志但凡有汉字的地方都让作者翻译成英语,看到英语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不为别的,这不是因为我们学了嘛。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算一个笑话,笑点低如我的人都没笑出来,倒是有些哭笑不得的意思。
有人说世界上最暴力的一句话就是你应该像个(名词)一样,比如你应该像个大人一样,你应该像个男人一样,你应该像个成功者一样。到底应该像什么一样才对呢?我不曾得知。
对不起,我没有活成你们期望的样子。也谢谢你们曾经以为我可以不负你们的期望。如果你喜欢记忆里的我,那么好好珍藏她吧,如果可以接受现在的我,那么我们依然可以把酒话桑麻。
对不起,我终究没有活成你们期望的样子。我很想说“不过我也很喜欢现在的自己”,但是并没有。我对自己依然有诸多的不满意,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生来就不是能够控制这个世界的,好像有时候连控制自己都很难。从前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后来才发现要做到不让世界改变我们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对不起,我可能依然活不成你们期望的样子。但是感谢你们告诉我,原来我可以有的其他选择。从前我以为最美的一个词叫做“虚惊一场”,现在我觉得“殊途同归”也是很好的,哪怕要走些弯路,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更高的山可以登,有更远的路可以走,有更美的风景可以看。
对不起,我没有活成你们想要的样子。只是,我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