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阳病二

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中风。

第一,它还是以太阳病为前提。

发热,当能量或者说气血津液的汇聚,就会转化为热能,而热能转化为动能把邪气推出体表,或者说通过表或者里往外排。同时如果往外走,也有一股劲把毛孔打开,这就是接下来汗出的原理。

第二个证,汗出。能量气血转化中会产生热和水气,所以动能向外推的时候,不仅排出寒气,也排出水汽。而热和冷相互交错,加上水汽就会形成水珠。这是下雨的原理。天气非常热,我们向天空扔干冰,那还不够,还需要有点水汽。有点水汽,一冷一热于是就形成了雨珠。

第三个证,恶风,通过恶风这一条,我们可以得出体内能量越不足,那恶风这种情况就越厉害。

当不停的发热,也就是调集能量。还有汗出,汗出也是一种能量交换或者转变的一个过程,再发热汗出时,人体的能量加剧消耗。应为我们的前提是太阳病,就是津液虚以及向体表调集能量。这时在加上一阵风。我们知道风一吹,地面水蒸发就会比较快,蒸发的过程中,同时会带走一部分热。那人体也是同样的原理,加速人体汗液的挥发,于是体表浅层的能量被汗液带走,体表与外界温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一个温差于是人体就以寒战来调集气血填补体表能量的空虚。小便的尿颤也是这个原理。

小便那是能量往下走。因为要把尿液排出体外。从上往下是一个重力势能,重力势能。他和向外排相比消耗能量要少,相比往下排尿要比发汗更容易一点,能量损耗也就更少一点。所以势能产生了热能。在小便排出的瞬间,这个温度微高于皮肤。那液体的排出,带走了人体的一些能量,或者说热量,能量趋势是向下的。所以体表或者人体的上部的能量,就会相对不足。这个时候,体表和头部,就会以颤抖的方式来调集气血。

通过颤抖和调集气血来终止短暂而轻微的体表温差。在这个过程中,头先摇,紧接着浑身打个冷颤,于是小便是停止,或者是排出量减少,当这个颤抖恢复正常以后,能量各归其位,于是小编又往下排一阵。这就是尿颤的原理。

第四,脉缓。由于发热汗出,导致了恶风,这个时候能量更加的不足,而体表能量不足,脉如春回大地缓慢输送,以开源节流。也可以说,汗出以后,部分邪气排出体外。紧绷的或者说被束缚的感觉就会缓解。于是卖就缓和了。相对而言,相对而言,这句话是相对而言的,不是说一定。

我们观察自然,当流水在春季或者初春的时候是最缓慢的。因为万物萌生的时候也是缓慢的,道德经中讲了这个道理,于是说来的快,去的也快。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春捂就是要减缓人体能量往外释放太过,这就是春捂秋冻的春捂来历。

那么,根据我们的发热汗出雾风脉缓,得出两种状态:

第一、太阳病包含了中风。中风是太阳病中能量不足的一种状态。

第二、中风,实际是能量再次的不足和向上向外的调集。

结论:中风它的核心在于能量极其的不足。但还没有到达阴证,或者说气血还没有到达亏虚的状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844评论 0 33
  •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
    一帘清风阅读 20,639评论 3 19
  • 时间:2017年4月27日 地点:瑞安新纪元实验学校报告厅 内容: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历史与社会考试命题(牛学文) ...
    小于点阅读 1,759评论 0 1
  • 我的~飘~流记是性格?是自尊?是家庭?不,是骨子里流淌的高贵的血液铸就了他们的抗打击能力,他们能享受奢华的生活,也...
    爱鑫阅读 300评论 3 1
  • 学校社团国际关系学会应西安外国语大学模拟联合国之要,我等报名前来参赛。 从来没有参与过模联,所以对这次也很是期待...
    某某某吗阅读 21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