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文荟萃

历史的洪流如注,翻滚不止,滔滔不绝于前···

在故里,每当望尽山水,都不由得期盼年年岁岁有今朝,也禁不住一阵浮想联翩。太难得的际遇仿佛时光馈赠的礼物,一解思乡情愫的同时也再睹山川风采,心旷神怡之余也再次接纳起来自于自然万物的洗礼,那一刻也感到有无尽的欣喜与自在!

风光赠人以余香,山河以礼岁月长。多少前人往事于脑海中浮现,自年少不知世事时离开到再度归来,也已过去十余年,虽不再如当初那般懵懂,但等再次见到那陌生而又熟悉的山山水水时,心中也禁不住一阵敬意。时隔十余载,时间与距离并没有消弭对于故里山水的热忱,也依旧一如儿时听雨而眠或细数微雨那般惬意,迎面吹过和煦的风,耳听沙沙作响,便目见落英纷扬,稚子也总爱于林中嬉戏,对着风云与花鸟虫鱼都便一阵忍俊不禁,那是初识世界的惊喜!过去虽已不再,但简单里的快乐与满足却仍旧萦绕心头,也久难释怀,后来再回想起听闻有关故里的丰功伟绩,才知道原来平凡里也一并有着伟岸!

渠江水流淌不息,时缓时急的它有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耐人寻味的同时也不由得让人深刻。蜿蜒的江边高耸的白塔与其依傍而立,也仿佛在互诉着各自一路走来的经历,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以及创造者的荣光久未失色,亦在悠远的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除却其本身的史学以及美学价值,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建造以及未来的更迭同样也让人有着无尽遐想!偶然听长者说起,它的故事也还要追溯至南宋去了,历史恒久远,高风永流传,那一刻伟岸的也已不再只是故乡的山,白塔及其背后的故事也有如时间长河中的灼灼星光,夺目而绚烂···

远眺江边“白塔凌云”最是绝景,而在此背后,它的建造者更无尚荣光!故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安丙,这位历史风云人物应运而生,南宋淳熙年间进士,先后出任四川宣抚副史、制置使以及宣抚使,镇治巴蜀十年有余。其平叛勘乱、镇蜀治巴功绩卓著,屡受朝廷嘉奖,官至正二品同知枢密院事,蜀中士庶极为爱戴。其家族亦作为巴蜀地区名门,继出十二位进士,并被地方历史文献称之为“勋阀绵延,甲于州郡”···

丙天赋异禀、胆识过人,嘉泰三年(1203年),其任隆庆府通判,府中发大水,便提用常平仓粟米赈济灾民,后又凿石导溪、兴修水利,从此杜绝水患;开禧元年(1205年),其任大安军知军,天降大旱,百姓无以为食,遂用自家钱财买回数万石米赈济,川陕西百姓无不感恩戴德;自开禧二年(1206年),边事兴起,后四川宣抚副史吴曦交结金人,意图反叛对金国称臣,丙受令讨伐,奋力抗金,一举平定大乱。其慈孝有节,体恤民情,在任期间,亦矢志复疆,再永定红巾军,保一方百姓安居乐业。纵观其一生,文武全才、金戈铁马,征战沙场,不辞辛劳,更为国为民!

其绩昭昭,功高德劭。在外为官四十余载,亦不忘家乡建设,广安文庙与文笔星塔、白塔与白塔寺、国公寺、褒先寺与廨院寺、安丙家族陵园与昭勋寺、安公桥与衮秀楼,皆一并承载着其身前功绩与彰示着身前身后世人的爱戴。嘉定十四年(1221年),安丙逝世,时年七十四,获赠少师、鲁国公,端平二年(1235年),追谥“忠定”。其功绩与岳飞、宗泽、韩世宗等民族英雄一样,与日月同辉,受万世敬仰!其身前为家乡建造的公益建筑与遗留下来的故宅、陵墓、寨城,以及家乡人民为其修建的楼阁到今天依然有迹可寻,而那些遗迹作为广安之域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一并成为了后世感念先辈的精神寄托。

回想立于思源广场观景台上,面对缓缓流淌的渠江,那延绵不绝的平静里好似隐藏了历史的波谲云诡、气象万千,而风云变换里亘古不变的依旧是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白塔奎阁隔江相望,一如宋清两个朝代的私语,也更像古今两个时代的对话,而一切最终在同一个时空相遇,因为历史的起承转合,也因为一代代能人志士的使命与担当,亦继续续写着一个又一个宏伟的篇章。回望安丙公园内望向那坚定且深邃的眼神,再回看故里的山河壮丽,不禁感怀!如先人所望的发展是后世的慰藉,而安公遗风也一直激励着后世继往开来···

“红岩”或也是安公精神的一种开拓,在川渝人心中,其意义不仅仅只是一个地理方位,更是一种精神坐标,也作为响亮有力的前进指引,为川渝以及川东,乃至全国都树立了革命的范本。回顾我国共产党人用生命以及鲜血凝结而成的“红岩精神”,内心不禁油然而生起一种震撼!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的共产党人不折不挠、宁死不屈,在国统区特殊环境下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搏斗。面对异党的政治迫害,众多革命英雄不畏艰险,不惜舍生取义也必定要捍卫坚定的革命理想!

有多少响亮的名字仍旧于新中国的史册上赫然有光,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成岗,英勇斗敌、舍己为人的许云峰,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的江姐,稚嫩坚强、勇敢无畏的小萝卜头,出身富贾却积极投身革命的刘思扬等等,不惜舍生忘死!渣滓洞难友的团结奋斗令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的奋勇突围终迎来黎明,所有的一切也都伴随着革命悄然上映。当再次回顾那一段段历史,心中也难掩激动、崇敬、慨叹以及悲恸,革命志士被特务匪徒密裁的画面更不由得让人揪心。而死亡的威胁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却显得是那样无用与可笑,一群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面对笼罩的恐怖与阴霾也一向神色自若,誓要利剑以破,直至天降黎明!

即使是拖着锈蚀且笨重的铁镣步履蹒跚,也都无法阻抑革命者步向光明!他们无视鹄立两旁的特务,径直跨步于前,面对屠杀和迫害,他们目光坚定地朝着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站于高高的石阶之上,面对身后的特务匪徒也依旧不卑不亢。步步紧逼的死亡气息也难以粉碎他们的斗志,不仅丝毫无所畏惧,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以及高亢!即使是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难以动摇革命者的意志。江姐在被逼供时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缝间的刺骨钻心难以想象,任敌人再怎样施以严刑拷打也都无济于事,有关党的重要机密,革命志士们用生命捍卫,新中国的成立他们翘首以待,即使是以牺牲为代价亦无怨无悔!

年仅8岁的小萝卜头被国名党特务杀害于歌乐山下,成为了共和国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而一大批革命先行者也注定选择踏上了这条不归路。渣滓洞革命烈士狱中斗争作为国统区地下党工作的缩影也充分诠释了革命斗争的波澜壮阔,在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国名党当局更对共产党人领导的地下革命进行了疯狂镇压,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并彻底瓦解垂死挣扎的残余势力,更不惜与其殊死搏斗。这一切也无不真实展现了全国解放前夕国共双方决战的艰巨,革命志士为追求真理而不屑与暗黑势力斗争,所激发的坚强的革命意志与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亦激励着后世不畏途艰、一往直前···

在此之前,华蓥山上的那段血雨腥风、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也将永载史册!1931年冬,地下党员廖玉璧在华蓥山区组建起第一支“华蓥山游击队”,自此拉开了华蓥山武装斗争的序幕。后为牵制敌人,迎接解放军入川,从1947年到1949年,华蓥山区掀起革命浪潮,47年10月成立中共川东临委,同年11月,建立8个临时工作委员会,发动群众抗丁、抗粮、抗税。1948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重庆市委《挺进报》遭到破坏,大批特务上华蓥山抓捕地下党员,不少共产党员被捕,时任川东临委书记的王璞当即决定保护革命力量,发动了华蓥山游击队武装起义。同年8月代市观阁起义,三溪起义,伏龙起义,真静、金子起义先后上演,9月第四工委又于渠县龙潭发动起义,革命刻不容缓,亦如火如荼!

华蓥山的武装大暴动挫败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给以其有力打击。在武装斗争中,王璞、杨奚勤、杨玉枢、高述云、袁念之、唐廷全等不少革命志士均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还有不少战士在捕后被送进渣滓洞内受尽酷刑壮烈牺牲。而在渣滓洞以及白公馆内上演的一幕幕又何其惨烈,不禁令人悲愤不已!1949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华蓥,华蓥地区终于迎来解放,华蓥山人民也最终迎来了当家做主的权利。而这一路走来的流血牺牲又何其悲壮!不朽的红岩精神铸就了川渝人的脊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举亦激发着一代代人敢于拼搏、开拓进取的决心与意志。山河为证,日月可鉴,那一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也将彪炳千秋、万世流芳!

不仅是华蓥山游击队,再作为川东人的骄傲,“邓小平”三个字也至关重要。作为后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功勋也总是让禁不住肃然起敬,更作为故里人,那种自豪感亦油然而生!尽管对于这样一位伟人早已家喻户晓,但尤其感念小平爷爷划时代的壮举。作为21世纪的一份子,眼见车水马龙、四通八达,高楼林立、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革新屡见不鲜,是时代在发展,也是国家步向繁荣的必经!唯有先驱者力排众议、砥砺前行,开拓进取、求实创新才能造就一个伟大的新时代,而小平爷爷当之无愧!

改革开放为祖国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国力的日益强盛也让人民站稳了脚跟。经常有听到说“是邓小平让国家富起来了”,而领导者的胸襟与远见,无论是为国还是为民,群众路线以及群众观点也都无一不落在实处,也敢于走出一条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正因为有一辈辈人的接力,才描绘出了当下祖国发展的又一宏图,继往开来的一代代也必将秉承先辈遗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牢记使命、责任以及担当,亦将祖国的伟大复兴事业贯彻到底!

在自己小平爷爷是慈祥的、睿智的,也是卓越的、伟岸的。与众多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先驱一样,怀揣着对祖国光明且美好的未来的憧憬,经历了从艰苦卓绝的战斗到“三起三落”的波折人生,从而复归内心的平静。他如同一位智者、贤者,亦如同一位能者、师者,在他身上,也总是闪耀着别样的光辉,“生于平凡而造就了伟岸”,是时代给予的功勋,也是个人人格魅力的诠释!见证了祖国一路走来历经的风雨,也迎来了历史新的纪元,再开创了跨时代的改革发展之路,劳苦功高、深得人心。惟愿我辈秉承先辈遗志,将社会主义事业推进至新的历史变革,更迎来新世纪胜利的曙光!

回顾一路从故里走来,再到访各地,突然发觉,故乡在于他乡,也依旧那样英勇,不只是自然山水的雄奇,也不只是历史的波澜壮阔,更有勤劳智慧、勇毅刚强的先辈,人杰地灵也当之无愧。也不禁再次感慨,有此故里,与有荣焉!回想渠江边上望向那波涛滚滚的江面,再眺望向那远处的山河,眼前一幕幕惊心动魄,耳畔一声声震耳欲聋。历史的洪流也不断翻涌,回望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岁月,一如改天换地!江山代有才人出,我辈登临正少年,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当有凌云志,万里长空竞风流,欲借长风乘势起,敢凭豪气弄潮来。青史留名的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远不止于眼前的大好河山,也不止于他们用生命捍卫的疆土成为了我们一生的荣耀,连同那些丰功伟绩与烟火日常都一并成为了内心最深的感念。也还记得伫立于思源广场前面对“饮水思源”的触动,也不止一次想要再道一声:“小平爷爷,您好!”

虽远离故地,但无论是面对他乡还是其他哪里,耳畔也都便再能响起小平爷爷的那句内心独白:“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那份责任与担当,我辈亦无忘,也总归想要铭记与记录下来什么。生逢其时,勇者无惧,吾辈之青春亦当以捍卫盛世之中华!

此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