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升大四的寒假,老家新开了一家商场。商场门口张贴着大大的招聘广告:招聘储备干部,底薪5000-6000+绩效+补助+年终奖,包食宿。
刚刚开完高中同学会,酒足饭饱的我们笑着说,家里工资居然这么高,大家都回来算了,何苦在外面受那份洋罪。
但是,那年的六月,我们班32个一本和11个二本毕业生,除了一人回故乡当了高中英语老师,剩下的全都选择留在了大都市。
马上就是2017年的毕业季,又有一大批应届生和我们当年一样,陷入了留在大城市拼搏还是回到家乡享受安逸生活的人生抉择。作为小县城出身的过来人,我的建议只有四个字:
不要回去。
亲爱的故乡啊,我是如此爱你,可我只能选择离开你。
02
小学的时候喜欢《美少女战士》的动画片,缠着妈妈给我买了人生中第一件水手服。
第二天,兴冲冲穿着新衣服上学的我,在班门口被值日生勒令回家,换“正常人的衣服”。
全班同学目光都定在我身上,偷偷地笑。在他们眼中,我仿佛成了一个怪物。
那一刻,我第一次萌生要逃离这个小镇的冲动。
初一时,看到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的电影,迷上了推理小说。我来到我们县最大的书店,逛遍了每个书架,然后黯然离去。
偌大的书店,一半被黄冈和三五瓜分,另一半被薛金星和王后雄占领。除了福尔摩斯系列,我找不到任何一本正经八百的推理读物。
上了高中,在上大学的哥哥的影响下,知道了什么是任天堂,什么是sony大法,每天回家开着模拟器,玩《塞尔达》玩的不亦乐乎,可那时候班上的男生在玩dota,女生们热议的话题是劲舞团。在班里,我永远是个冷场帝。
虽然成绩很好,但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我始终是个不合群的怪孩子。
我妈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过,你就不能喜欢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吗?
我也不止一次地在心里问过自己:我真的有那么奇怪吗?
我的母校湖南大学是一所没有校门的大学,但她却帮我推开了新世界大门。
在大学,我见到了动漫社里,各种奇装异服的学姐学长,我见到了图书馆里满满三大书架的各国推理小说,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兴趣相投的朋友。
我终于享受到了和同龄人在一起聊游戏和书籍的快乐,更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原来我不是一个怪咖,也不是需要审判的异端。
在大城市的生活,你穿热裤化浓妆,也不必担心被人指指点点。想晚婚还是丁克,都悉听尊便。所爱的人是同性、异性还是双性,也不必偷偷摸摸。不管你是听死亡金属还是硬核朋克,皆可以找到同类。
突然发现,原来,办事并不只有请客送礼一条路,只要有实力有本事,也可以一路五关斩六将。原来,除了“放牛卖牛娶媳妇生孩子,孩子长大后继续放牛卖牛娶媳妇生孩子”的无限循环之外,居然有人过着如此有趣的人生。而你自己也一样可以放飞自我,追求点什么更有意思的东西。
03
或许有人用《孟子》里的话教育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们享受着好的资源,接受那么好的教育,却不想着回馈家乡,只想着自己的小布尔乔亚情调,实在自私。
我承认,有的人无论身处逆境顺境,都可以实现人生价值,但对于平凡的大多数人来说,真的不要高估梦想的韧度,在坚硬冰冷的现实和根深蒂固的观念面前,它往往不堪一击。
我那位回故乡任教的高中同学,是放弃了大学留校的机会,怀着满腔的热情回去的。
我们老家,英语听说能力非常落后。读英语系的她,大学四年吃够了哑巴英语的苦头,她听不懂同学的英语,自己一张嘴就磕磕巴巴,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听说课上都没有同学愿意与她结组练习。
她说,她不想让家乡的孩子们再经历同样的尴尬。
她的课堂形式新颖,积极活跃,深受学生的欢迎。一个学期后,她得到了学生评价问卷的最高分。但是,却意外地遭到了很多家长和其他老师的投诉。
她被副校长叫去谈话。副校长满面笑容,旁敲侧击告诉她:咱们这高考不考听力,最要紧的是抓好考试成绩和升学率。
我清明假期回了一趟老家,见到了这位同学。她苦笑着说:在教育落后的小城市,素质教育就是一个皇帝的新衣似的笑话,教委说有就有吧。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当年没什么两样,都是考试机器而已。
因为赶着交一篇稿子,同学带我去找网吧,但每一间都是座无虚席。
同学告诉我,去年号召减负以后,法定节假日,学校是不允许学生留校自习的。
寄宿生们无处可去,只能来网吧包宿。开学以后,周一周二补眠,周三周四订网吧抢座位,周五期盼放学,周六周日再去网吧。
我想象着我的孩子在这样的烟雾缭绕中,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将我给他改善伙食的零用钱交给网吧老板的画面,如果真的有那样一天,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忍不住,冲过去给他和网吧老板一人一个大耳刮子。
“后悔回来吗?”我问她。
“当然后悔。可我只能跟告诉自己不后悔,因为我已经走不了了。”她抚摸着隆起的肚子。
在她回乡工作的头半年里,亲戚朋友给她介绍了不下十个男孩,在众口一词的“我跟你这么大时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和“女孩大了就不好嫁了”的劝说声中,晕头转向地完成了买房买车结婚怀孕等一系列人生大事。
我永远忘不了分手前,同学望着夕阳说的话:我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但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知道,因为母亲的选择而让他失去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的机会,他会不会怨我?
04
回山东某小城银行工作的大学同学小雅告诉我,她今年准备考研究生,离开故乡。而她决心放弃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的契机,只是她上高二的表弟的一句话。
“我妈说,你大舅妈(指同学的母亲)成天吹嘘你小雅姐姐学习这么好那么好。在外面晃了一圈,花了那么多钱,最后不也就回来领个份死工资么?学习好有个啥用?”
小雅的家族里只有她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表弟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对孩子的教育不怎么上心。她本想劝表弟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却被表弟的话呛得愣在那里,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小雅说:我必须要离开,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混出个样来给他们看看。为了自己,也为了给家里其他的孩子们一点希望。
写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生出几分不屑:小城市生活多么舒适自在,我可没感觉大城市的生活好到哪里去。
是的,大城市哪都不好,不用过脑子就可以列举一堆缺点:房价贵,物价高,雾霾大,工作强度大,加班加成狗,上个班还要倒三趟地铁,站两个小时……最难受的是发烧生病的时候,一个人数着药瓶中一颗一颗的滴落药液,注射进体内的不是药剂,而是孤独。
每当夜深人静,“回家”这棵植根在心底的藤蔓就开始肆意蔓延,不停地刺痛着心房。
泛黄的相片中,摇椅上的爷爷哼唱着古老的歌谣,奶奶和妈妈一边唠嗑一边择菜,空气中飘着米饭的香气,父亲刚走进家门,手机拎着刚从水库钓回的鲤鱼,我和表哥争抢着同一个游戏手柄……
怎会不怀念,怎能不想家。
可是宴席上,看到远房亲戚用糖果逗弄表姐家的小侄子学小狗叫,看到没有一个读者的县图书馆破败的大楼,看到时隔七年仍是一片荒草的校体育馆新址,看着当年一个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渐渐泯然众人,我仿佛听见了光荣与梦想在时代的车轮下一点一点碾成齑粉的声音。
如果故乡的失落是一代小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必然承受的痛苦,那么我只希望放牛娃的死亡循环能够在我的身上终结。
听说有一种燕子,飞得极快,可脚却非常羸弱,一旦落地,就不能再起飞,等待它的只有被活活饿死命运。三四线城市出身的年轻人的命运和这只燕子何其相似。
与其死在无人知晓的水底,我宁愿死在飞向云端的路上。
不要回去。
只要大城市有一线生机,就请不要回去。
历史的洪流从不会因为怜悯而稍作停留,我们能做的,只有在被拍进水底,在礁石上撞得粉身碎骨之前,不停地拍打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出发吧,现在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