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24的近10年时间里,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了“零增长”。这说明了什么?
第一,建设 “两型社会” 理念成效显著。这一成果有力证明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理念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多年来,我国将节水优先作为重要方针,通过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使节水意识深入人心;实施阶梯水价等经济手段,引导居民和企业合理用水;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水污染防治,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全社会节水护水的良好格局。事实证明,坚持 “两型社会” 建设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深刻转变。用水总量 “零增长” 与 GDP 大幅增长的反差,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依赖资源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成功转型。传统高耗水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升级,降低了水资源消耗;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低耗水、高附加值产业快速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有效减轻了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正可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得到了生动诠释 。
第三,科研创新为节水提供强大支撑:科研能力的提升在节水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农业领域,滴灌、喷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大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工业方面,新型节水工艺和设备不断涌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显著提高;在城市生活节水领域,智能水表、节水型器具等科技成果的应用,有效减少了水资源浪费。科技创新为节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推动我国节水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真正做到了用科技的力量守护 “生命之源”。
第四,持续发力应对水资源挑战:尽管取得显著成绩,但我国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诚如那句警示名言所说,“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此外,日本罔顾国际社会关切和反对,将核污水排放入海,核污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将在全球海洋中扩散,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渔业资源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加剧了全球水资源污染的严峻形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更不能有丝毫松懈,需继续坚持节水优先战略,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与调配,推进节水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日本核污水排放带来的挑战,保障国家水安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2.九思堂是一幢清代徽派老宅,道光年间,时任开封府知府的胡文照,回到夥县西递老家,装修祖屋。他在门前主动“削屋角三分、退阁楼一步",用来便利乡邻通行, 并在门额上题刻“作退一步想”,请结合工作谈谈你的看法。
九思堂 “削屋角三分、退阁楼一步” 的谦让之举,与六尺巷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的佳话,共同诠释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 的处世哲学。
一、工作中要懂得谦让
九思堂主人主动让出三尺屋檐,看似 “损己”,实则架起了与乡邻的连心桥。这启示我们,职场中的谦让同样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道德经》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蔺相如 “回车避廉颇”,用包容化解将相矛盾,成就赵国将相和的佳话;华为 “让利客户” 的经营理念,通过主动降低利润空间,赢得了全球客户的长期信赖。工作中的谦让,是主动搭建沟通桥梁,在成就他人中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可以从小事践行谦让精神。当与同事产生意见分歧时,不妨先倾听对方观点,不争一时口舌之快;面对荣誉和奖励,主动肯定团队成员的贡献;通过这些行动,营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为长远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工作中要以大局为重
九思堂主人 “退阁楼一步”,将个人祖屋利益让位于乡邻通行的大局,这份格局在现代职场依然意义深远。古语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目标冲突时,唯有以大局为重,才能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面对技术封锁与复杂地质条件,放弃个人荣誉与短期利益,将 3000 多个日夜投入到攻克世界级难题中,最终让 “海上巨龙” 横空出世;,这些都启示我们,当个人职业规划与工作发展需求产生矛盾时,理性权衡,必要时做出适当调整,以保障整体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工作中要懂得换位思考
九思堂主人设身处地为乡邻通行不便考虑,主动退让,这份共情能力是职场沟通的 “金钥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换位思考是打开理解之门的关键。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京瓷公司推行 “全员参与经营”,通过倾听一线员工建议,将 “老板思维” 转换为 “员工视角”,成功化解经营危机;而部分管理者习惯 “拍脑袋决策”,忽视基层实际,导致政策落地难。当我们设身处地理解同事的难处、群众的需求时,才能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四、工作中不能滥用权利
身为知府却甘愿 “削屋角” 让利乡邻,九思堂主人用行动诠释了权力者应有的谦卑与担当。“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权力的本质是责任,而非欺压他人的资本。包拯铁面无私铡权贵,守护了北宋司法公正;焦裕禄在兰考县任职时,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用行动诠释了 “人民公仆” 的内涵。职场中,越是身居高位,越应牢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权力服务团队,而非谋取私利。
3.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请你以“定力“为题,发表演讲。
尊敬的各位考官: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定力》。
如果把中国看成是一艘巨轮,是什么让它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仍然破浪前行、行稳致远?那就是定力。
回望历史长河,定力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密码。近代以来,列强的坚船利炮妄图摧毁我们的信念,但中国人民在黑暗中保持定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最终实现民族独立。正是这份定力,让中华民族在无数次危机中化险为夷,在岁月的淘洗中愈发坚韧。
放眼当下,定力是中国应对挑战、实现发展的制胜法宝。全球经济遭遇逆风时,中国没有随波逐流,而是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对科技封锁,我们没有退缩,而是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就像华为,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坚守科技创新的初心,投入大量资源研发鸿蒙系统、麒麟芯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企业的定力与担当。
保持定力,意味着不为短期利益所诱惑,不为外部干扰所动摇。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层出不穷。但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越要坚定信心。这信心,源于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勤劳智慧的人民;这定力,来自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国家前途的坚定信念。我们深知,只有心无旁骛办好自己的事,才能在变局中开创新局,在危机中育得新机。
定力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坚守中创新,在稳定中进取。中国在保持定力的同时,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我们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加强与各国的合作共赢;举办进博会、消博会,为世界提供广阔的市场机遇。这种 “定力 + 开放” 的发展模式,既让中国在复杂环境中行稳致远,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
“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 新时代的中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迈向复兴。作为奋斗者,我们每个人都是巨轮上的划桨人。锚定岗位、脚踏实地,以定力抵御风浪,用实干汇聚力量,让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必能推动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驶向更辽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