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开始于隐公元年,经文里有一句:“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这是《左传》的第一篇大文章,这也是《古文观止》和王力《古代汉语》的第一篇。
郑伯庄公是春秋第一位霸主,乃弟大叔段是《郑风·大叔于田》的主角。《郑伯克段于鄢》即解释庄公与段争国的过程,最终以段逃共地而终。段之子公孙滑逃到卫国,卫国为他起兵伐郑——郑卫之争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序幕。
当时卫国君庄公,嫡夫人为庄姜,无子,以庶夫人戴妫之子完为己子。庄公又有宠妾生子州吁,为庄姜所嫌恶。庄公去世后完即位为桓公,鲁隐公四年春,州吁弑桓公而自立。州吁为了巩固君位、提高国际地位,不断向当时如日中天的郑国挑战,最终身死于内乱。
这是《卫风·硕人》的背景,《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左传》中多次提到赋《诗》,有时只是称引旧《诗》,这里是指制作。这一段传文被后人割裂,它的正文是:“(鲁隐公)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卫人为庄姜赋《硕人》,是追溯卫州吁弑桓公这一祸乱的根源,我认为这是理解《硕人》的关键。卫国当时堪称内忧外患,对外不是郑国对手,内部又政局动荡,国人需要某种叙事来解释原因和表达愤怒。
《左传》既如此说,古今注家都以为“硕人”指庄姜,但《硕人》诗意所寄,则各家理解不同。如《鲁诗》说:“(庄姜)始往,操行衰惰,有冶容之行,淫泆之心。傅母见其妇道不正……作诗曰:硕人其颀……砥砺女之心以高节,以为人君之子弟为国君之夫人。”与刘向《列女传》同。
《小序》则说:“《硕人》,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上僣。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国人闵而忧之。”《传笺》便围绕“庄公不答”展开。此诗终章郑《笺》云:“此章言齐地广饶,士女佼好,礼仪之备,而君何为不答夫人?”
朱子《集传》又不同,以为此诗是叹庄公昏惑:“其首章、极称其族类之贵、以见其为正嫡小君。所宜亲厚、而重叹庄公之昏惑也。……(终章)言齐地广饶、而夫人之来、士女佼好、礼仪盛备如此。亦首章之意也。”闵庄姜或刺庄公,结合《左传》与诗文都能读出来。唯有“庄公不答”是《小序》所加,《小序》不知何人所作,《传笺》务求字字落实。
只看诗文,《硕人》诗应是对诸侯娶妻过程的描写。首章写庄姜着“褧衣”,是“在涂之所服”(《笺》)。此时庄姜未入卫,所以大家传颂其身世,有“齐侯之子”等语。次章国人当已见到庄姜,所以描写妆容,有“手如柔荑”等语。又次驻于东郊“更正衣服”,应是礼仪,以下是国人对庄姜及庄公的祝福。
终章是对齐国送亲队伍的描写,很有趣: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河水”二句是赋,“施罛”二句是捕鱼的过程,尾三句说送亲的队伍人很多。“鳣鲔”在《诗经》中还有两次出现,一是《周颂·潜》,描述一个献鱼的礼,其中有“潜有多鱼,有鳣有鲔”两句。可知这里捕鱼是个礼,大约要献给卫君。
先写鱼多,再写陪嫁的“侄娣”人多,或许仍是卫人的祝福:祝福多子。就《诗》与《左传》的叙事来看,卫国之后的灾难,和“庄姜无子”是直接关联的——此诗的意味正在此。
所以大胆地假设,这诗最终的定型应该在鲁隐公四年甚至更后,虽然可能始作于庄姜入卫,但“闵庄姜”或刺庄公都只能是后来的追溯。庄公昏惑州吁暴虐,与《硕人》之美恰成对比。船山《姜斋诗话》中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与此时卫人之心境可相仿佛?
(插图来自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细井徇,细井东阳所绘:《诗经名物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