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六十杂著之“问养生”,东坡居士借吴子“和”、“安”两字,借题发挥,从物、我之感与应,阐述养生之要,强调“外轻内顺”之义,二水以为颇能契合太极之道。以它平它谓之和,侧重的是阴阳、寒暑、刚柔的交融过程。东坡居士的微之至,和之极,更侧重人在面对阴阳、寒暑、刚柔更替时,肌肤、心态上的顺应。从养生角度而论,或许有和光六道,同尘万类的概念。安字,简说之,似有装糊涂的意思,把自己的感官有意识的变得迟钝些。食中有蛆,人见之必呕。论八珍者必咽。两者交融之后,这一安、和的例证,成就了嘉善西塘的名点--八珍糕。传统的八珍糕里,一定得加入蝇蛆为原料,富含几丁质。
余问养生于吴子。得二言焉。曰和。曰安。何谓和。曰。子不见天地之为寒暑乎。寒暑之极。至于折胶流金。而物不以为病。其变者微也。寒暑之变。昼与日俱逝。夜与月并驰。俯仰之间。屡变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极也。使此二极者。相寻而狎至。则人之死久矣。何谓安。曰。吾尝自牢山浮海达于淮。遇大风焉。舟中之人。如附于桔槔。而与之上下。如蹈车轮而行。反逆眩乱不可止。而吾饮食起居如他日。吾非有异术也。惟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故凡病我者。举非物也。食中有蛆。人之见者必呕也。其不见而食者。未尝呕也。请察其所从生。论八珍者必咽。言粪秽者必唾。二者未尝与我接也。唾与咽何从生哉。果生于物乎。果生于我乎。知其生于我也。则虽与之接而不变。安之至也。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吴子。古之静者也。其观于物也。审矣。是以私识其言。而时省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