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何为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

实事求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汉代以降处于主流地位的儒学,着重以“入世哲学”倡导“君子务实”,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做事,告诉统治者如何治国。

它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尤其深远。所谓“经世致用”,就是治理世事,尽管所用,面对社会现实,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使国治民安。

这种学风在湖南尤为突出。湖南自古就处于以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环境下,弄人注重实际,一封耕耘,一分收获。

在这种思想基础的土壤里,经过胡娜历代知识分子的培育,事做学问与显示相结合,成为湖湘文化的突出传统。它既要是一种学风,更是一种价值观。

湖湘学派在哲学上,即体用观赏论证了经世致用的必要性,使经世致用理论成为以后湖南士子的传统观念,并不断发扬光大。

胡安国提出,治学的目的是“康济时艰”。胡宏进一步强调,圣人之道就是要有体有用,掌握古圣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原则和精神实质是“明体”,用以指导并解决现实社会政治问题是“致用”,明体的目的是致用。

张栻则提出办学的宗旨是“造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胡宏、张栻痛斥科举制度使人拘泥于章句古训以追求功名利禄的弊端,认为办书院的目的是有益身心世道、培养人才、阐扬正学、驱除异端、解放民众痛苦。

他们主张知行统一,读经、明体、致用,其“道”应该体用统一,为经世致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他们的影响下,湖湘学派的学子们大多能学以致用,留心“经济”即“经国济民”之学,并投身到抗金、抗元的斗争之中,在近代涌现了一大批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志士。

湖湘文化里,经世致用与爱国主义具有必然的一致性。

从儒家思想和湖南产生的重大的影响的人物身上可以提现出,经世致用、学以致用的对象,不是日常生活中一般“小”的实际,而是国家兴衰存亡、治理天下事,也就是古代所强调的“经济”。

他们看重的是大本大源的“道”。孔子重视人道,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周敦颐看重天下道,在《太极图说》中写道:“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极静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他总动静的辩证关系中寻觅世界生成的源头和方式。

这种对事物本原探究的喜好深刻地影响了日后的湖湘士人。胡宏孜孜以求的是治理天下的“大本”和“大体”,认为;“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于天地之谓也;小用这,谋利计功谓也。”张栻也主张研究“极天地”的大学问。

对湖南影响巨大的屈原是一位政治诗人,其作品是“政治抒情诗”,贾谊的作品大都是针砭时弊,王夫之、魏源等的不少作品也都是探求经邦治国的理论。

因此,湖南知识分子便逐渐形成一种人生的价值取向,即讲求政治上的功绩,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求“内圣外王”——对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清代260年间,中国的学风出现经世致用-重考据学-经世致用三个阶段。清初,一批爱国思想家如顾炎武、王夫之等,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反思明亡的原因,认为陆、王心学空谈误国,提出要黜虚祟实、经世致用,其目的是反抗清王朝的统治。

清政府平定全国后,为加强思想控制,一方面大兴文字狱,牵强附会地抄斩文化人,另一方面鼓励钻故纸堆。到乾隆嘉庆年间,考据学大为盛行。

考据学有称汉学或朴学,特点是脱离社会政治、经济的实际,以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形式对经书、古籍进行考证、整理,形成一种主流性学派,称为乾嘉学派。

18世纪末至鸦片战争前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地起义不断,清政府的思想统治和文化专制出现松弛,于是反映儒儒家经世意识的社会实学逐渐抬头,出现评时议政的社会思潮。

尤其到鸦片战争前后,严峻的社会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急,激起一批有见识的官僚和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形成新的拯救民族和社会危机的近代爱国经世致用的大潮。

与这种“U”字形发展不同的是,即使在乾嘉学派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潮低谷期,湖南的士大夫也大多在从事考据学的同时不离经世致用,仍继承湖湘学派的传统,将研习经史与 通晓时务相结合。

被称为一带鸿儒的乾嘉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就要求学生不仅重视诂经考史,更要“通晓时务物理”,包括礼、乐、兵、农等致用之学。

乾嘉期间的另一山长罗典,亦要求学生“明习于时务”。这种“时务”就是治国安邦之学,当然,它与维护清朝的统治是一致的。

罗典之后曾担任岳麓书院山长的善化(今长沙)人贺长龄,在江苏布政使任内,于1825年要魏源主持编撰了《皇朝经世文献》巨著。

魏源以实用、经世为主导,选取清代200多年间的论学、论治文献2000多篇,编成120多卷。此书刊行后。数十年间风行海内,学者们几乎家有其书。湖湘士子更深受影响,促进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在这种一以惯之的爱国主义与经世致用风气的熏陶下,近代湖南先后出现五大人才群体,以及千千万万具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主义思想、强烈经世主张的湖湘士子和他们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

黄兴一生以“无我”“笃实”作为立身的准则,这种爱国爱民、大公无私、事实求实是的或大胸怀,代表了湖湘士子的共同特征。近代中国风云激荡的社会变局,为各种各样的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而湖南人更是独树一帜,走在全国的前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