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基于李笑来老师的《与时间做朋友》“第0章-所有人的困境”与“第1章-了解心智的力量”,本书内容庞杂且略显凌乱,很难去整理出一个完整的逻辑条线,但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开篇这两章,这两章点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时间恐慌症”,与一系列解决方法的起点——“心智”,本着思绪整理的目的,且作记录。
01 当我们讨论时间的时候,我们在焦虑什么?
当下社会,我们讨论时间时,很容易联想到“时间恐慌症”、“拖延症”等一系列令人烦躁的心理问题,这种日趋“流行”的症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每个人应当都深有体会,这里也有一个非常有趣且经典的例子:
下课之后,有一个男孩捧着我写的那本非常畅销的《TOEFL iBT高分作文》让我给他签名。我签了。之后他说,“老师,我可不可以问你一个问题?”我笑着说,“你现在可以直接问第二个了。”他说,“老师,你说,如果我把你这本书里的作文全都背下来,到了考场上照写一篇,会不会遭受雷同的判罚呢?”当时我一下子又失去了耐心,尽管没有发火,但语气里肯定有一些什么东西。我说,“那你说呢?!”那男生脸红了一下,迅速走掉了。
我想我快被他搞疯了。难道我的课讲得那么无效么?——我那么卖力地讲道理:作文,当然要自己写;就算有范文,也是用来参考的。我在《TOEFL iBT 高分作文》的前言里,确定是花费了很多的笔墨去讲解如何参考范文而不是照抄范文的啊!抄别人的当然会被判雷同。这个还用问么?
可是,竟然下决心背下这本书里面所有 185 篇作文的学生,又怎么可能是懒惰的呢?怎么会这样?!
更要命的是,不只一个学生这样问。
这种类似的例子应该是绝大多数人都亲眼见过甚至曾经历过的,所以当你立足于旁观者的视角时,会觉得这种“既勤奋又懒惰”的怪异现象简直不可理喻;但你会很快明白这种现象背后的焦虑感,你明白这种问题是实实在在基于他们对现状的思考和困惑,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工作压力,升职压力……种种内驱动作用下,催生了时间压力。
在“没有时间了”或者“时间不够了”的感受和恐惧,一部分人不堪重负,暗示自己不如先放纵自己几天,全然没有通盘的计划考虑,然后在deadline来临之际体会绝望的感觉,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恶性循环;另一部分人开始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是虚假的“勤奋”,他们渴望寻找捷径能让他们尽快地达成目标,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这是几乎所有现代人面临的困境,也因此催生了无数与治疗“拖延症”,GTD,时间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市场产品和书籍,从网上铺天盖地的文章来看,我们也能得以一窥该问题之普遍性和严重性,至少是在人们心中的严重性。
02 如何认识心智的力量
我们在上一小节说道,绝大多数人都面临“时间不够了”的焦虑感,但我们也知道,存在一小撮人,他们在用另外一种状态生活:
他们从容,他们优雅。他们善于化解各种压力,安静地去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并总是有所成就。他们最终甚至可以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一定所有人都见过这种人的生活状态,但一定是所有人都在向往着这种状态,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便是,面临所有人的困境,如何做到破除焦虑,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呢?
另一个非常绝妙的例子:
我知道我现在要学习、要努力,这个没问题。问题在于,学习也好,努力也罢,就好像是投资一样,都是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如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现在的学习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么?所以,你必须告诉我,学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没有用的东西我才不会去学呢!
误区1 把学习当投资
几乎所有拒绝学习的人其实都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这个推理准确无误,才呢么理直气壮地选择拒绝学习,他们愿意把更多时间花在寻找正确的“投资”方向以及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上,并自诩为完美主义者,能支撑或者反驳这种观点的似乎都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当去观察身边那些真正能达到我们前述理想状态的人,他们通常不会如此功利性地学习,而所有交叉学科的研究者也应当明白“没用的东西”有时候会起到多大的作用。最关键的问题是:
如果你不去学,基于这之前的状态,你永远无法明白这些东西学了有什么用,你只能听别人说,这个东西可能在哪些方面有什么用,听起来好像对现在的我没什么帮助,那我还是不学了把!
仍然抱有这种观点,可能没有了解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人的认识是螺旋上升的。所以另一部分人的观点是:“不知道学这个有什么用,但正因为不知道现在有什么用,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这两种观念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自然会收获完全不同的内容,这种差异追本溯源,便是心智的差异。
误区2 重视时间管理技巧
选择相反,直接的结果就是时间质量的不同——这不是所谓的“时间管理技巧”可以弥补的。制作一个“任务列表”,其实谁都会;分清楚“重要”与“次要”,或者“紧急”与“非紧急”也没有谁不会。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的人,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虚度无数光阴,哪怕他们天天“科学地”制定计划,编制“任务列表”。而与之相反,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选择努力学习的人,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收获,并且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获得更多的“意外”收获,哪怕他们可能显得“漫无目的”——结果真的是天壤之别。
时间管理/GTD的方法在互联网上可谓琳琅满目,让人看花了眼,然而我总是很不能赞同这种学习各式各色形式上的方法技巧,这些东西背离了时间管理的初衷,当有热情时,花费巨量的精力去研究怎样做一个精致的时间管理记录,怎样做一个精美的手账,然后在精力较差的某一天发现要做一个记录竟然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于是在这种较差状态下,放弃自然不会是多么难的一个选项。
我个人的理解,一个好的时间管理方法,一定是适合你自己,即使那天出了很多突发状况,你自己精力状态都差到极点,但你仍然有理由说服自己完成今天的手账/记录,坚持梳理今天的任务与明天的计划。
小结
事实上,我们所有的焦虑都来源于,如果没在DEADLINE之前完成任务/不能达成自己或是他人设下的目标,我们会怎样?对未知的恐惧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很难让人慢下来思考,但心智的发现、呵护、培养、调整无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雕琢,更重要的是:
一旦我们的心智出现了问题,我们就会因为错误的理解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浪费的时间往往不仅无法估量,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和浪费甚至可能根本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