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毁谤自外来的
阳明先生强调的是自修、自省、自知,强调的是一心按道义行事,对外界毁誉看得比较淡,他认为毁誉是外来的,根本无损于己,正向浮云无损于日光一样,所以君子只贵自修,是不必去计较人家一时的非笑的。
8.不厌外物
王阳明认为,静坐修炼不是重点,致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才是真功夫。如果把“静”理解为厌弃外物,反倒会养成骄横怠惰之气。
9.因人而异
王阳明从用扇子发挥开去,说到孔子的胸怀和教育方法。孔子教育学生并不是使每一个人都有一样的行为方式,而是因人而异,使每个人的特性都表现出来。先生也认为,只要学生都保存有内心的良知,行为如何表现并不重要。
10.简化“知识”
王阳明认为,著述示人以形状大略,才是“质朴”纯真的表现,越是具有繁复的知识结构的学问就离“质”的境界越远,而孔子、颜回只写自己清楚和知道的东西,不至于让人产生误解,所以才成为圣学的真正脉络。
11.圣人之志
王阳明堆弟子立志的要求非常严厉,他认为,立志就是立为圣人之志。若弟子随便说些立志的话,他会严厉责备,因此作为他的弟子,他要求老师用功即可,不必伶牙口快,他对弟子们的心性修为也很清楚,稍有言过其实,他便不客气地予以纠正。
12.与物无对
王阳明诚意论的最高追求和最终体现便是“与物无对”。即天地生意包含、融合“理”和“情”,而非单纯的“理”或“情”。把个体自我的心意提升、汇于无限的天地生意,才能实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