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上班,女儿带着老祝和外孙去某公园,据说那里今天有活动,家里由我和两个月大的外孙女留守,当外孙女睡觉时,是一天中最闲暇的时光,我抱着娃,握着手机,手指不自觉地点出简书,开始在简书上左右上下搜索起来,尽量把每天破碎的时光拼凑起来,十分钟加二十分钟就是半个小时。自从老祝来温哥华,我权利下放,早餐由老祝自由发挥,晚上延误一、二个小时睡觉,早上可以睡个懒觉,这样,一天挤出点时间,阅览简友们的更文,有写的冲动就动动手指,足见自己对时间的敬重,对简书的一往深情,相信,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前行。
口头上说,不在乎他人对简友们的关注和点赞,其中有参假的成分,谁不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认可呢,每当被某专题拒收,难免滋生出沮丧的情绪,而当同时被几个专题收录,自然一阵欣喜。若是得到二元钱的打赏,比天上掉馅饼还开心,实不相瞒,已经有了294元的收入。
生在六十年代,长在读书无用论的舆论下,没有文学基础可言,作为八十年代的理科女,仅有一腔喜爱文字的热情,自开通微信以来,每天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二、三百字的感言,输入只依赖微信公众号上的碎片,报了个培训班却没有好好听讲,连作业也没有按时完成,所以,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年过半百,上有老下有小,重任在肩,排除时间因素,最大的困惑时记忆力衰退,思维能力下降,输入困难。
人这一辈子,谁也逃脱不了岁月的沧桑,花好月圆总有时,谁没有过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我不羡慕年轻貌美,但感叹年轻人非凡的记忆思考能力。
不敢夸自己曾经怎样聪明,八十年代初,咱至少也是百里挑一的大学生,数理化略胜一筹,成为大学物理专业班级里44位同班同学中,仅有的四大美女之一。
脑瓜子可以灵活使用的时候,浪费在无益的吃喝玩乐上。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吹满华夏大地,人们满足于物质的基本需求,有了“铁饭碗”就已经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记得14寸黑白电视机刚出产,只进入全镇千门万户的几户人家,人们以彩电冰箱为奋斗目标,是超乎于普通家庭的最高享受。工作之余左邻右舍在一起打打牌,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就这样在舒适区里一泡就是半辈子。
智能手机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有些人沉迷于娱乐游戏不能自拔,有些人把手机作为集结朋友的聚集地,手机充当聊天的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利于手机来商品交易所,有些人喜欢在手机上玩朋友圈,我就是其中一员,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四、五年,一千多个日子如一日。
朋友圈记录了每一天的行踪,旅游胜地,出席友情盛宴,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温馨场景,随时翻阅,历历在目,有据可依!
偶然机会与简书相遇,萌发喜新厌旧态度,自然简书上有更吸引眼球的亮点。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入住简书,有简友说1000多万,有人说几十万,这个不重要。在这里的简友们都有倾诉的欲望,面对着互不相识的人,可以畅所欲言,无所顾忌。伤心失落时,简友的一声安慰,开心时,简友的一句衷心祝词,在千千万人之间洋溢着浓浓的爱意,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无形胜有形。
简书,总能让人体验到奋发向上的力量,簇拥在朝气蓬勃的群体里,自然不敢老去,愿意跟随着年轻人的身后,不怕掉队,即使没有一个为我喝彩,我也要在简书上赖到底。
本意旨在劝告年轻的简友们,输入要趁青春年少,别待到脑萎缩时,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