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读了吴晓波上半年的演讲《翻车不丢脸》,还记得其中最后他发问:2020年,你翻车了吗?
然后马上翻车就来了。
给客户写的汇报材料,第一稿被说没结合客户业务,第二稿被批脱离产品讲业务,太虚!
第三稿进行中。
自己反思了一下,主要是前期沟通不够,在没有充分沟通了解客户意向的时候,自己盲目开干,也缺乏客户的内应帮忙把关,于是就出现两次都偏离较大。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靠自己的猜测,大概率是要猜错。
今天早上听罗胖,有对自己有一点小震撼。
讲的是股市,他讲一般人炒股,怎么玩。
“一般人炒股,是按照这个逻辑来操作的:选择几家好公司,去查一查公司的报表、财务情况,打听打听小道消息,然后就做决定买股票。如果赔了,那就认命,毕竟投资有风险。很多人崇拜的巴菲特,说到底也是这个逻辑。无非是他掌握了更高超的判断方法,看公司看得更准。我们都知道,在股市上赚钱,本质上是分享好企业的利润。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在真实的股票市场里,职业玩家也是这样赚钱吗?很多人不是。他们不关心每只股票背后公司的优劣。他们赚的不是公司发展的红利,而是其他普通玩家的钱。
普通人都是按照一个事物的典型特征对它来进行思考的。这看起来效率很高。但是这两个例子说明,这种思考方式充满了漏洞。有了漏洞,就有了利用漏洞的人。股票市场里的专业玩家就是这种人。
比如,什么是好股票?普通人都觉得是公司品牌好、业务好、有新产品、或者一直涨得不错的股票。这就是好股票的典型特征,很多人就是根据这种典型特征来选股票的,所以就有追涨杀跌的现象嘛。
那想都不用想,这个方法,一定有漏洞。股票市场里的职业玩家就开始利用这个漏洞赚钱。他们可以设计策略,和大家反着来,买入那些大家不看好、被低估的公司,卖出那些大家看好、被高估的公司。而股价总是要回归正常的。当股价回归正常后,他们就赚到了其中的差价。你看,大家都在盯着公司赚钱,而职业玩家、基金经理则在盯着其他人的人性弱点来赚钱。你说大家玩的,还是同一局游戏吗?
更重要,更让人绝望的是,来自人性的漏洞远远不止这一个。”
所以,也越来越确定,对于股市而言,大部分人以为自己是镰刀,其实,自己是一把韭菜。
普通人炒股最大的赢率就是长期主义,做定投,相信时间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