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 列日要塞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短短几天内,英法德澳俄几大国相继卷入战争。1914年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次日早上,德军就冲入中立国比利时境内,准备借道进攻法国。
德皇向本国民众发表演说,宣称德国遭受不可容忍的轻慢,要求民众迫不得已拿起武器。民众举国若狂,欢喜无限,认为德国人已经受够了,是时候用炮火来赢得世界的尊重了。
德皇在8月4日的演讲中,慨然宣称,我们拔剑出鞘,无心无愧,双手清白,并称从今日起,不承认党派,只承认德国人。
德皇的煽情演说赢得一片赞扬之声。德皇情绪激荡,望着拥护他的人们,德皇不会想到,短短几年后,随着战火烧得民穷财尽哀鸿遍野,拥护的赞扬之声会被愤怒的责难之声代替。
你可以愚弄民众一时,但不能愚弄民众一世。
德国对比利时发出最后通牒,说德国收到可靠情报,法国准备通过比利时进犯德国,德国认为比利时无法阻止法国推进,根据自卫的需要,德国必须先发制人,德国必须占领比利时。最后通牒还说,如果比利时反对德国占领其领土,将会被视为敌国,今后与它的关系将由枪炮决定。
难题摆在比利时面前:该不该借道给德国。
德国说的很好听,占领比利时国土,只是为了临时借道,战争结束后,国土会如数奉还。听上去,比利时似乎没什么损失,如果不借,就太有些不识大体。
但事实上呢?
在中国的春秋时代,晋献公意图攻打虢国,但虞国处在必经之地。晋献公派荀息去游说虞国。荀息说请用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请求借路,虞公就一定会同意。晋献公觉得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是宝贝,舍不得,托词说怕虞国拿了好处不办事。荀息微微一笑,说他们如果不借路,就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接受我们的礼物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玉璧和良马,等虞国被攻陷后,还会物归原主。晋献公一听,嗯,妙计。荀息把玉璧良马献给虞国国君,虞国国君见利忘义,喜不自胜,答应借道。宫之奇劝虞君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虢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虞公不听,把路借给晋军。荀息带兵消灭了虢国。再回军又消灭了虞国。荀息拿着玉璧牵着骏马回来向晋献公报告。献公一看挺高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马的年龄稍微长了一点。
比利时国王没看过中国的文献,不会知道假途灭虢这个典故,但是他也不是虞国国君那样的见利忘义利令智昏。他知道借道给虎狼的可怕后果。
比利时国王在8月2日国务会议开幕词中说道,不论后果如何我们的回答必
须是“不”。我们的责任是捍卫国土完整。对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
比利时国王不会不知道,敌人异常强大,与之对抗,将会遭受毁灭性打击。
但是敌人的战鼓已经敲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奋起反抗和无畏牺牲。
德国人讲究细致,他们为战争制定了细致到极致的时刻表。开战运送军官需
要列车170节,步兵需要965节,骑兵需要6010节,分别组成140列列车,同时还需要同等数量的列车运送军需品。时刻表细致到对于多少对火车轮子将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桥梁,都做了具体规定。
德国人希望兵不血刃解决比利时问题,德国人不怕比利时反抗,只是担心反抗时间过久,拖延太久,影响德国的战争时刻表。
要知道,德国的时刻表要求右翼部队主力自动员下达后第十二天前打开列日通道,第十九日拿下布鲁塞尔,第二十二日进入法国,第三十一日达到提翁维尔——圣康坦一线,第三十九日攻克巴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德国的时刻表不容拖延,前进部队必须按照规定在法国充分动员之前通过比利时。比利时的烈日要塞挺立在必经之地,不攻克烈日要塞,不可能侵入比利时。这就如同,努尔哈赤和多尔衮的后金军队不攻克山海关,就很难毫无后顾之忧地占领中原。
比利时国小力弱,居然敢抗天兵,这多少有点儿出乎德国意料,对比一下,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只不过说几句话恫吓一下,很多国家就乖乖投降。德国在一战前夕自视甚高,认为比利时会一接到最后通牒就投降,等到比利时接到通牒却不肯顺从,德国又认为比利时会虚晃几枪,向世人做个样子,然后心安理得放下武器。
没想到,比利时居然来真的,真地拒绝投降,真地奋起反抗。
ZL�0�Z�
1.血性藏锋
《血性藏锋》为长篇连载,点开作品后阅读第一章,正文上下两端有“全书目录”、上一章和下一章的链接。
2.青苍随笔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