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公众号看到一篇技能学习的文章,又一次极大的提振了自己学习技能的勇气,或者说是又一次刺痛了自己的软肋,就像撕裂了刚结痂的旧伤。希望这样的想法能够给一样徘徊犹豫中的你,一点善意提醒。
先说一个笑话:
2008年,有一个从深圳打工归来的小伙子,用从外地打工积攒的几千元起家,在本地一个商场租了一节柜台卖手机,开始了自己白手起家的创业梦。不到两年时间,从一节柜台发展到10节。最后还顺风得水的搞起了其他副业。
于是,在2014年,他把自己的QQ号改成了“35岁退休”。
今年正好他满35岁,此刻他正在用手机敲下这篇文章。
其实,生意人是比较纯粹的一个群体,生意场上大家都不觉得称呼有什么不妥,不论叫老板,某总,或者直呼其名都无所谓。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名字并不代表什么,你的实力才是一切的见证。
所以,从修改QQ签名这件事,可以看出两件事:
当时的实体生意真的好做,居然,能够让自己产生了这样干上几年就可以提前退休的幻觉。其次,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之间的缺口不是靠口号,形象,文字游戏就能填平的。甚至,这样的举止只会让自己显得更加无知。
35岁能看更真实世界,敢于面对残缺的自己。真实的感觉是一切归零,重新回到学生时代,或许,学生这个职业才是自己一生配得上的头衔。到目前为止,自己最大的遗憾不是没有实现退休的梦想,也不是没有得到万贯家财。最大的遗憾是这么年美好的时光竟然荒废了,就像大学就应该练好的技能直到大学毕业还是一无所有。而毕业总该面对现实了,却总是阴错阳差的拖到了创业。这创业总会碰钉子的,居然好运气,当这一切拖延,蜷缩,走狗屎运全部消逝以后,还是要硬着头皮面对一无所有的自己。这才感叹,居然这么多年没有磨练出一个能够拿得出的技能,能够养家活口的本事。
当然,有人会说,生意人么,只要口袋里有钱,社会上有资源,你什么时候都可以东山再起。那我想问,以目前社会发展的速度,你认为多少钱才能算的上启动资本,当你环顾四周的时候,你又能够拿出多少颠簸不破的护城河?
真的很难,几个亿的资产在小县城里可能还能撬动大一点的项目,而如果放在大城市根本不经折腾。而几千万能算作多大资本呢,以我目前的眼界,我认为运作一个大一点的商业体还差不多,至于几百万,几十万,在资本高速集聚的现代社会,真的就只能买个小商铺,合伙开个店面,仅此。
问题还没在这里,前些年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只要有项目有资金就能赚钱,就是所谓的躺着都能赚钱的时代。而现在,经济结构和模式瞬息万变,一个靠胆量和关系投资几百上千万的项目崩塌也就是几个月的事情。如果没有专业的投资技能,成熟的商业运作技巧,一夜回到解放前是天天都可以实现的梦想。
至于资源,什么是资源,资源就是在市场上大家争相抢夺而价格极高的东西,如果自己长着板砖式的大脑,没有过硬本领,没有一个可以在权利和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爹,那基本上也可以判定你不会有什么好的资源。因为所有的好资源必须是有能力的人,自己本身有资源的人才能配得上。
回想十年前的自己,回想所有的过往真是追悔莫及。时间总是在过后才显得弥足珍贵,因为哪些过去的时间并不属于你,或者说,在那些流逝的时光中,自己并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记忆,没有给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创造价值。所以,我们才会常常慨叹时间无情。
在很多次上班的途中,我就在想,这十年来自己成就了什么本领呢,当然,曾经我也会像别人一样吹嘘,生意人吗,能长出智慧的人才叫生意人。而所谓辉煌的历史,只是历史辉煌,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我所谓的资本,所谓经历,我有一些连自己都看不见摸不着的资源。我可以愚公移山,我可以填海造田。事实呢?门徒四壁,环顾四周,整个社会走向了资本化,金融化,数字化,技术化,专业化。哪些在草莽时代练就的一点胆量和酒量在这些新时代的科技和金融面前就像当年的白莲教用刀枪不入的咒符对抗洋人的火枪大炮一样可笑。十年经济的宽松,政府的四万亿刺激,放松了国家也放松了个体,本质上放松了个体对自身技能快速迭代的紧迫感,我们跟着历史的车轮只是搭了一路免费的末班车,而误以为免费就是人生的常态,甚至盼望共产主义社会在自己的人生提前到来。
最终,造就了自己这样的废人。
失去了锻炼本领最有利的时机,商人是什么,表面上看来什么都懂,但是让他自己去干,就没有一件真正能干出专业级别的水准。懂买卖,却不懂经济,理解金融的就更少。能看图纸,知道设计的基本要领,但是造不出房子,设计不出一流的空间环境。甚至,连自家厨房短路的线路都搞不定。
所以,当我认清现实的残酷和自我真相以后,我毅然决然的清盘所有的实体项目。我更需要清空大脑,从零开始,端端正正,结结实实的补回这么多年来欠下的技能账。此生,已无退路,这拼命的一搏或许还有胜算的几率。所以,我首先应该成为一个有技能的人。
年轻的时候,梦想很多,梦想着仗剑走天涯,梦想着与明星同台竞技,梦想着博得美人的眷顾,梦想着一夜富甲天下,一战名垂青史,盖官封侯……
所以,大多数的美好光阴都交付了时光的车轮,他那样无情的碾压而过,尽然没有留下自己的影子。那些所谓的机会,所谓的机遇,所谓的缘分,所谓的风口,所谓的趋势全部都自顾自的离去,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自己是一个只会在蹉跎中等待却不能静下心来锤炼本领的人,所有的机会并没有付诸于现实。而是角度给了别人和外界环境,幻想着自己有中彩票的好运,时代的馈赠都会像馅饼一样掉在自己面前。这就是时代进步与个体的悲哀,大多数人以为社会在进步,就误以为自己在进步,文明在演化,所以自己更文明。恕不知哪些自己没有自我升级,没有取得进步的人与社会的进步并无多大关系。真如人们说的,只是当年的文盲变成了老文盲,哪些旧时代的渣子被时代的风席卷到了当代而已。一成不变的大脑拖着一个衰老的躯体,活在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而已。
当然,这里的技能是能上升到专业级别的水准。就是你的技巧拿出来,不论是普通大众还是行家都会对你伸出赞赏的姿态,当然,也都心甘情愿的为你的作品付费。甚至,都应该上升到艺术的层次。这才是技能的正确释意。
为什么在现代社会,拥有一项技能是那样的重要?
社会越来越向专业化方向进化,因为市场的高度繁荣,互联网的无线扩大,人类协作的结构和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资本越积越多,资本只解决金融领域的事情。技术就专门攻克人类科技领域的难题,身强体壮的人最后都成为暴力的工具或者专业竞技领域的人才。声音嘹亮广阔的人就成为媒体的喇叭,思维缜密想象丰富的人都进化成精英知识分子……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清楚的给自己定位。自己做过什么,能做什么,以后想要做什么,用多久时间,用那一种方式成功的概率更大。
之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技能,首先是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以后社会资本和技术会结合的越来越紧密,所有的体力劳动会逐步被技术所取代。要么,个体就纯粹蜕化成为机器的附庸。如今大街小巷奔跑的出租车,外卖员,三轮车夫,厂区门卫保安,都会逐步被机器人所取代。如果没有一种预见性的生存技能,在以后的社会有尊严的生存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技能的人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群体的归属感。教师,公务员,企业家,知识分子,社会精英,艺术家……他们都有自己的一个圈子,而且,都拥有一个自己的社会组织。你在这个圈子里的技能越牛,你的社会地位就越大,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也就越大。
有技能的人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有硬技能的人往往都是有过成功经历的人,他们往往也容易学会新的本领。比如一个顶级程序员一般都会对硬件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硬件的学习能力也很强。一个媒体记者尽管被企业辞退了,但是有一张在媒体上顺风顺水的好文笔,所以,即便躲在家里这些文章,发发微博都能赚钱。
另外,有技能的人不惧怕社会变革。一个厨师,他可以做一辈子菜,只要他手艺好,走遍天下都不怕。钢琴师朗朗,在国际获得了认可,红遍整个中国,不论那个时代,只要这门艺术还一直有人欣赏,他就永远有自己的舞台。张学友,即使到了花甲之年,也依然可以把演唱会的门票卖的干干净净。而作家,即便他自己已经早早去世,但他的思想。他的洞见却可以影响几代人甚至是几个世纪。
踏踏实实的锤炼自己的技能吧,如果你和我一样,依然没有一项拿的出手的技能,不论年龄多大,多小,不管醒悟多早,多迟,我们都应该练出一个被世人所认可的技能。我们也只有这样,才能真实的活在这个世界。
所以,35岁开始学技能,怎么能说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