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主任陈莉在家委会微信群里,发布了几张图片,并配上了一段文字,表达对老师的理解和感谢。
“这是我们班老师对作业的反馈及感触,身为本班级学生家长,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她对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认真负责,就像她所说的“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孩子是自己的,难道我们有什么理由“抛弃”和“放弃”吗?老师每天都在群里“唠叨”着,真是用心良苦啊!”
看得出来,老师的话充满了迫切的期待,也有一些焦虑。大多数家长已经通过这种天天都出现的讯息感受到老师的责任感。当然,这些提醒的话主要针对的是少部分“待优”学生和家长,这一部分家长恰恰是最需要帮助的家长。
很显然,老师和家长之间良好的沟通,更有助于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类问题,其中,学习成绩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之前的媒体报道过,有的老师要求家长在家里制作试卷,有的老师要求家长提问默写和背诵,还有的老师要求家长在每天的作业上签字,这些做法被一些家长冠以“教师推卸责任”,将在学校里的学习任务转嫁给家长,是不合适的。
细看这些报道,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家长的实际困难和处境,自然会被家长吐槽。类似的抱怨,虽然是一种负向的沟通方式,却表达了部分家长的真实想法,其中最典型的想法有两个,一个是“我不具备辅导孩子的能力”,另一个是“我没有时间”,这倒是有助于教师认清家校合作的复杂性。
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家长能帮助学生在家学习,适度参与学生家庭作业,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这种参与可能要动口督促,动手合作,还要动脑子出点子。
有些学校课程的落实任务,时间上延伸到了家庭,自然需要家长的配合,单凭教师一己之力是完成不了的任务,比如阅读课程的落实,很多教师鼓励亲子共读,得到了大多数家长们的积极回应,同样也会被个别家长吐槽。不过这时候的吐槽声音就小的多了。
上个世纪末的家庭作业的研究者哈里斯库伯,提出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总体上是成正相关的。同时,他还告诉我们,家庭作业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比如会使学生对知识性材料失去兴趣,造成学生的身心疲惫,使学生不能参加课余活动等等。
芬兰教育的经验给我们很多全新的启示,我们自己也开始认识到,找到时间短、效果好背后的秘密,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学校拿出真功夫来研究家庭作业,不能懒于探索,更不能视而不见。把学生课外的时间看做“时间的海洋”,恨不得“充分利用”这个空白成了普遍现象,这并不是好现象,也不科学。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他们更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他们认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多做总比少做强,这种焦虑传播给了孩子,某种程度上也在迎合老师。有时,不理智的迎合仿佛一种合谋,如果是朝着反教育的方向移动,岂不是共犯?
如果家长们能客观认识家庭作业的作用,能支持和配合学校,又有自己的安排,如果教师可以潜心研究家庭作业的科学设置,分层布置差异性的作业,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我赞赏了家委会主任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并向她传递关于合作的思考,
“帮助孩子在家学习,是家校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有配合学校教育中的落实部分,也有家庭个性化的自主部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家学习或家庭作业这一方面,更体现出每一位家长和每一科老师合作的意义,互通有无,主动可以从老师开始,也可以从家长开始。就像显文主管所说,主动伸出一只手,真诚的手,有温度的手。或者接住伸过来的手,感受彼此温度,传递信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