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将学习摆在了次要位置,失去了自己长久以来的目标,源于事务的繁琐,角色的转变,以及长期的焦虑。学习,工作,家庭所附带的一系列的事情,让我心情烦躁,我因找不准自己在家庭中的定位而焦虑,怕自己让家人失望而焦虑,加上对真正独立的渴望,让我将目光集中于赚钱这件事上,因为我认为赚钱能安抚我的焦虑,因为我太想证明自己能够负责自己的一切,并能在家庭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我太想让自己成为一个贡献的人,而不是汲取的人,我把所有的焦虑归因在物质上,于是我对钱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渴望。
我认为钱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可这并不是,所以我错了,错在因这些想法及其衍生的焦虑感,让我浪费掉了大把的光阴,像无头苍蝇一般乱撞。
我用赚钱这个目标麻痹自己让自己抛开学习而不感到自愧,给自己任何理由免疫老师们倡导学习的鸡汤灌输。让自己看起来努力而被他人认可。我想让大家都觉得我是在为家庭,为生活努力奔波,而不是当其他家庭成员在奋斗时我只是自私的躲在安逸的环境下学习。
久而久之,我的大脑就真的相信我不应该这么自私,而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家庭价值。可笑的是,事实上家庭里没有任何一位成员要求我这么做,他们并未要求我的付出,更未因我一把年纪还在读书而对我有任何不满,相反,他们对我怀有期望甚至为我的学习而骄傲,一切都源于我自身,长时间目标的错乱,导致我的时间管理系统也跟着崩溃了。我让自己每天大多数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曾经有科学家提出越是烦躁,越是想用“浪费时间”的事情安抚自己,换种说法,也就是越是焦躁越想回避问题,转身选择最愉快,轻松的事来麻痹自己。
假如我把自己的目标真正的明确了,会出现以上的那种情况吗?我想不会的?那接下来因目标不明确导致的每天面对做不完的事,停不下的焦虑而情绪低落也将会消失。所以,我的问题出现在目标的设置以及随后的时间管理!
从前面,可以看出,我的想法是不太健康的,在思想上我没有身为人的那种自由,我将自己禁锢在别人的看法中,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会让亲人摒弃,这种想法不得不说也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深究不得!只要明确,摆脱所有枷锁,才能实现自我!
因此,我将自己的目标重拟。
核心目标:学习➕取得一定成绩
维持性目标:做好自己每个角色的义务➕赚钱
附带性目标:保持身心健康➕成长力的增强
然后,我将自己以前每天的时间花销列出来发现,自己浪费掉了很多本该利用起来的时间。
2018年10月18日前每天时间花销(从7.00到22.00)
1.交通➕步行:2到3个小时
2.学校上课平均每天:1.05个小时
3.兼职家教平均每天:2个小时
4.约稿:1.5小时(注意力集中,时间完全可控在0.5至1小时之内,但大多数情况下会拖延,现在这项兼职到底值不值得做另说。)
5.学习:2小时(大多数情况是做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备考,完全把学术放在一边。)
6.做饭、吃饭,洗衣服,打扫卫生:3小时(有时候吃饭墨迹一点,交谈嗨一点,可能这几项时间得加长)
7.朋友圈,知乎,追吸血鬼,微博,头条网等:2小时及以上
8.情绪失控到平缓:0.5到1小时左右(每天总会在忙忙碌碌中隐约感觉到焦虑,然后失控,到平静下来可能需要一点时间,若情绪一直低落,又急于将自己拉回正规则会把第5类时间浪费掉去做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比如把柜子里面的衣服统统打乱然后重新叠好,比如写一封非常非常长的信……)
OK,这样就可以很明确的找出每天的浪费性时间(4.7.8)和本可利用时间(1.6)加起来至少也可以排出2到3小时的可用时间。
那么,重新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调整安排,将自己的事情分为一下三类:
A类核心事件:学术能力提升➕赚钱(我还是觉得赚钱有些重要,大概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关爱家人
B类维持性事件:做饭,吃饭,洗衣,打扫,护肤,个人卫生
C类浪费性事件:朋友圈,知乎,淘宝,刷剧等
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