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居里社
今天有特别神奇的一段经历,某个社群里的一个学员主动加了我的微信号,先是各种赞美,崇拜之情,出于礼貌,我表示感谢。对方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恭维,称赞,这让我感觉有点夸夸其谈,首先我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好,其次,如果是有何求,请表明态度即可。无法理解这样的盲目“崇拜”是需要表达什么真实含义呢?
果不其然,下午晚饭前,这位学员提出来他的需求:“居里老师,请借我点钱。”
有关借钱这个话题,我想到我的同学X。有很多年没有见面,也没有任何联系,通过校友群的关系加了我QQ,联系上后各种哈拉,介绍自己的状况,工作,背景,现在事业上如何飞黄腾达,我也表示了祝贺。接着画风一转,聊到以前的小心思,说起以前对我的好感,好印象,然后就开始猝不及防地表白,后悔当初没有主动积极追求,等等等等。
一时间,我也不晓得该如何接话,然后线上的他道出真实目的:“你可以借我一万块吗?我最近生意上需要周转,帮我救个急。”
“......”
“如果实在没有,五千,六千也OK。”
“......”
“三千吧?”
“......”
“这样吧,一千。”
我没有再接话,我和其他同学联系过,他们告诉我,他好想欠了不少钱,生意亏了后,又去赌博,血本无归,还惹上高利贷,各种不靠谱,已经找了很多人借钱,大家都很反感。
电脑那头还在不停地弹出消息:“还在吗?你看在老同学的份上,帮帮忙。一千没有,你有多少给多少吧,帮我一次。”
借钱这个事情,救急不救穷。如果对方压根没有偿还能力,你可以酌情处理,可以捐赠,可以献爱心,一旦涉及到要借钱,还是去评估一下是否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如果连偿还能力都没有,或者无法评估其人品,借钱还是慎重再慎重。
我个人也不是很主张找父母和亲戚借钱,当然,借钱的人都是万不得已,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朋友为了买房子,找父母,找亲戚,找朋友,找同学,能找之人都找遍了,只说我自己的一家之言,如果是我,需要找这么多人借这么多钱才能够买的房子,一定是没办法马上偿还的,那么,这个房子就不是适合我的。一句话,就是买不起的。
对于买不起,超出能力范围去承受的就是奢侈品,按照这个逻辑,就应该降低自己的标准,要么买便宜的,低一些档次的,要么租房子住。
借父母,借亲戚的钱是把压力转嫁到别人身上了,而这样似乎也不够道义,花别人的钱来享受自己的生活。
回到文章最初,有手有脚不要总想着靠借钱来度过眼前的难关,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开口借钱,借钱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伤到别人的同时也伤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