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身的智慧
什么是调?意思就是把五味(酸、苦、甘、辛、咸),或者说是十味(酸、涩、苦、焦、甘、淡、辛、辣、咸、鲜)根据身心不同的需要,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把它们调和起来。
君臣佐使的原则是商代的开国宰相伊尹创立的。伊尹原先是个厨子,后来因为懂得调和五味,就有机会跟汤王由滋味儿说到天下之道。
《伊尹汤液经》是伊尹所著,共三百六十个方子,是古代的大医在体会食材和药材的本性、本味后,调和出来的方子——经方。而绝对不是我们普通人想象的,类似于头疼加点儿去头疼的药、脚疼加点儿去脚疼的药那种。
它的体例和《神农本草经》一脉相承是以人为本的,后来的《本草纲目》已经不再是把以人为本作为原则了,而是以药物为本,接近于西方的科学百科全书。
而我们经常说的《辅行诀》是《伊尹汤液经》的精髓,陶弘景所著。其中保留了《伊尹汤液经》里三百六十个方子中的六十个。
要想活到天年,先把自己的五脏调好再说
《辅行诀》里写道:“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凡是想学道、悟道的人,想活到天年,就必须先把自己的病治好了。如果有老毛病没治好,或者是偶感微恙,就要按照以下五脏补泻的法则去调理。如果不这样的话,就没有物质基础(精是物质基础);没有精去喂养你的真神,你的真神也就难以守住了。
只有先把自己调养成一个脏气平和、健康的人,才可以去修内视之道——“内景反观”。“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
“补”“泻”“损”“益”
补是有漏洞了,需要堵上;
泻是积攒的东西太多了,需要捅个窟窿,让它漏出来;
益是锦上添花,就是首先保证不存在漏洞,然后再往里面加东西,才能达到益;
损是量的减少。
泻和损的区别在于泻是从底下往下走,比如小便、大便,是有很明确的有形的物质、无形的能量走掉。损是你坐那儿喘气或者是冒热气,这都是一种损耗。
比如,我们一般会说,“把我们的精气神儿都损耗掉了”。所以损还有点儿损害正气的意思,它减少的是我们并不想失去的东西;而我们说的泻,是在泻邪气、泻身体和精神上多余的东西,这是个好事儿。
调肝的智慧
肝气实
实证就是体内有了不该有的东西,而虚证是该有的东西没有。
《辅行诀》道:“肝病者(肝实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
意思就是说肝气有实邪的人,首先会两胁痛,而且这种痛会传达到小肚子。
很多女性会痛经,痛经小肚子就会抽,这是肝里面的毛病,是实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们在来月经前受了寒,寒气进入人体之后就变成了实邪,就会形成肝实病。
肝气虚
肝气虚的人,一种是会患雀盲症(夜盲症的俗称),就是一到晚上就看不到东西了,就跟那些鸟雀似的;
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耳朵里总能听到一些动静,总担心有人要抓捕自己。这是一种恐,一种忧。
肝气实、肝气虚的人如何调
《辅行诀》里说,“肝德在散”,也就是说肝作为人体的一个器官,它是喜欢疏泄、宣散的,而不喜欢被压制。因为肝主木,而木是向上的、喜欢伸展的——“木曰曲直”“木喜条达”,即使偶尔委曲求全那也是暂时的。
《伊尹汤液经》道:“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就是用辛散的药物去补它、助长它、宣散它。但如果宣散得太过了,就要用酸性的东西来收敛一下。
肝气实就需要配个泻肝汤;如果肝气虚、血虚,就要用补肝汤了。就像有的人吃的是酸辣汤,而有的人吃的是辣酸汤,只有分辨清楚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君药是辛味儿的;“君臣一心”,因此臣药也是辛味儿的;酸味儿的、收敛的是佐药——就像明君鼓励大臣提意见,但也不能太过了;而使药就是甜的。“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就是说当一个人的筋,经过反复的伸缩、舒展,最后达到一种疲劳的极限的时候,就会出现抽筋、痉挛的现象,这时候就要用甜的东西来调。
有的人脾气特别暴躁,如果总用疏发肝气的药,肝是补上了,但是脾胃却被削弱了,所以这时候一定要记着把脾补起来,适当吃点儿甜的(脾胃主土)。
小泻肝汤
补药的方子,一般都有四味药(君、臣、佐、使);如果是泻药就只有三味(君、臣、佐)
如果一个人总爱发火,脾气特别暴躁,一生气血压就会升高,两眼通红,手还会不停地颤抖。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就可以给他们开一个小泻肝汤。
小泻肝汤里的药材,基本都是我们家里常用的食材(枳实、芍药、生姜)。它的君药,叫枳实。臣药:芍药(将离)。佐药:生姜——防君臣之药酸寒太过。家里没有枳壳,就可以放点儿柠檬;没有白芍,就可以加点儿醋。
小补肝汤:补肝、补气血的好方子
爱做噩梦、气上冲心都是肝气虚的表现。
除此之外如果你容易出汗,一站起来就头晕、眼前发黑,这是血压低,是虚证,用补肝汤正适合。
小补肝汤的第一味药(君药)是桂皮,又称肉桂。它的臣药是干姜。如果你家里没有干姜也可以用点儿生姜,但是干姜比生姜更热,所以效果会更好。佐药应该用酸味儿的药。伊尹用的是五味子,五味子本身有五种味道,但是最主要的味道还是酸味儿。最后一味药——使药,就是大枣。
大枣是甜味儿的,是甘的。
我之前在北京电视台的《中华文明大讲堂》上说过,女人到了三十五岁,就开始出现“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的现象。怎么办?这时候就要喝姜枣茶。一个辛,一个甘,这样才可以起到一种平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