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却常常在否认孩子感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妈妈: 宝宝,你要加衣服了。(柔声坚持)

孩子: 我不冷。

妈妈: 不会吧,你肯定冷的。(语气坚定)

孩子: 我真的不冷。

妈妈: 不穿,你一定会感冒,穿上吧!(不容置疑)

这个场景你很眼熟吧?孩子长大后把它总结为“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在心理学上叫否认感受。就是通过否认孩子表达出来的感受来从心理上控制孩子。

它有很多种表现:

比如儿子摔了一跤/打针,哭了起来,

爸爸:不许哭,有什么好哭的.

孩子:爸爸,我疼.

爸爸:这么一点儿跤/针怎么会疼呢?你是男子汉大丈夫,肯定不疼.

又如

女儿: 爸爸,你看我这次考了99分.

爸爸: 有什么好高兴的,你看看人家小明考了100分都不骄傲。

否认感受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控制手段,总是否定孩子的感受,会导致他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怀疑自己的价值,导致他不够自信,也无法形成独立的自己。

否认感受,可能可以暂时让孩子听话,想你所想,不与你争论,但孩子的感受被压制,日后便容易贬低自己的价值,影响自我整合。因为孩子需要外界的反馈来确认自己的行为、感受和认识是否得当,而你否认孩子的感受,但他又确实体验到这种感受,便会迷惑:“我是不是我有问题呀?为什么我会有这种错误的感受呢?”

~~正确招式~~

我们的目标不是孩子一时的听话,而是长期的健康心理,不能否认孩子的感受,而应该无条件的接纳他的感受,然后再矫正他的想法和行为。因为感受是孩子内心自然产生的,他没有对错。接纳以后再来解决问题,也会更容易。

示范一:鼓励孩子表达感想,自己做主

天气转凉,如果你担心孩子会冷孩子又说他不冷,你可以直接跟他说:“啊,你不冷,有时候人自己不觉得冷,被风一吹后呢,觉得冷就来不及了,就已经着凉了。”

不管最后孩子穿不穿你都是鼓励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想法,这会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示范二:接纳孩子的情绪,助他提前演练。

孩子害怕时,否认他们害怕的感受,最后往往事与愿违,还会变得更加胆小。比如打针,你越是跟孩子说打针不疼你别害怕,她就越害怕。最后你逼得太紧,他就嚎啕大哭起来,死活不肯打。

而承认孩子的感受,孩子却会变得勇敢。下回要打针,你可以试试这样做:

打针前一天跟他说“明天你要大针了”,他一听就很紧张“那会疼吧?”,家长说”对,会疼一点,但是也没那么疼”,孩子会说“到底有多疼?”家长可以让他把手臂伸出来模拟打针,跟他说有多疼。到了真去打针的时候,他还是会害怕,家长就说“你有点害怕是吧?”孩子说“对。”孩子会怕疼,家长可以说:“是啊,我打针也怕疼的。”,这就让他知道,至少他不用害怕他的害怕,不只是他害怕,不必为自己的害怕去抗拒羞耻。结果他很早就能平静的打针,既不哭也不抗拒。

因为勇气并不是什么都不害怕,而是虽然害怕,但仍然坚持做正确的事情。而害怕跟其他所有人类的情感一样,都是你越压着他,他就越强烈,这个强烈也不一定是直接表现出来,也可能是间接的。比如那些从小被不允许害怕的人,长大后可能会寻找各种刺激,与自己的害怕抗争,比如危险的极限运动、或者暴力战争,而且他们也会无视别人害怕的情感(自己的情感被忽视的结果),更可能成为欺凌者。

相反,如果你接受孩子的害怕,让他知道害怕并不可耻,那他在遇到欺凌者时,心里当然也有害怕,但他并不会因此觉得自己有问题,而是敢于继续向对方大声讲出自己的想法,这才是真正的勇气。

  同样的,对于那些道德教诲和评价,我们也是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再表达我们的看法,再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夜如此迷人! 入夜的暴雨带着夏天的风忽然而至, 就像注定相遇的爱人瞬间怦然心动。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拉开序幕迎接一...
    薰之安然z薰然阅读 56评论 0 1
  • 日月星辰,山河草木,花鸟虫鱼 世界的奇妙,妙不可言 看得见的世界如此,看不到的宇宙呢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离地...
    人间有真情_表现要忠诚阅读 583评论 6 15
  • 全神贯注的方法 001意识觉察好处 意识觉察练习的好处,精神上内心平静,情绪上心态良好,身体上降低你的心率,放慢你...
    研悟阅读 862评论 1 7
  • 在上篇文章Golang实现简单爬虫框架(2)——单任务版爬虫中我们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单任务版爬虫,对于单任务版爬虫,...
    盐的甜阅读 1,1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