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第一本《不要再沉迷优化人生》之后,我对第二本不再有期待。但借都借了,还是翻翻看吧。这一次,我同样因为掏心窝子的前言部分决定要读下去。事实证明,人可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及以上。不过转念一想,跌倒也有跌倒的价值。
“人到中年,当那个神秘的数学5不可避免地临近时,许多人越来越认不出镜子中的自己,一种轻微的沉闷感时常会笼罩在心头。”我符合作者设置的这个前提条件,我觉得她就是在说给我听,能唤起我的思考,我也应该有共鸣。
目录是50个标题,就像50个愿望清单,或许是你我他前半生未能达成的心愿,或许是循规蹈矩的自己迟到的叛逆,或许是想推翻一成不变的自己吧?终究都是让自己疯狂一把。
不知道会不会如书中所说,从五十岁开始,人的幸福满意度会像U形曲线一样从低谷陡然攀升,迎来人生中“更好的一半”。你看,不知不觉,我们以百年为人生单位了。五十岁如果真的是人生的分水岭,那么我的后半生又该如何规划?最近经常慨叹生娃太晚,当我已年过半百,她依然是个懵懂少年。
有些标题很可爱,比如第3件“详细交流病情”,我又一次对号入座了。关于更年期的话题,我和朋友们已不知讨论过多少次。以前多么遥远的三个字,在一步步迫近时才如此真切。我们终于走到了日常谈论病痛的年纪。
第27件“学一门乐器”,我少年时梦想学音乐,短暂求学之后放弃。几十年之后的今年年初,好朋友半真半开玩笑地说等我们退休了去组个乐队,专门唱怀旧老歌,并游说我赶紧去学一门乐器。我心动了一下,想象着自己弹吉他或打架子鼓时的潇洒模样,至于这颗种子日后能否破土而出,我现在还不清楚。今天看到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年初和朋友的对话。
第28件 “让年轻人给你讲讲这个世界”,有句话特别中肯,即在和年轻人交谈时,要想融入他们,就要学会闭嘴,拒绝说教,否则只会讨人嫌,他们才不愿意带一个处处好为人师的老顽一起玩儿呢。
据说阅读纸质书可以延长2-3年寿命。然而即使是通过阅读来延长生命,生命依然有限,你依然读不完一直想读的书。两三年前这种紧迫感曾催促着我读书求快,至于嚼不嚼得烂却不去考量。我太怕被时间甩掉,怕我在未来的岁月及至告别生命时还活得那么苍白。我崇拜才华,崇拜作家们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创作能力,崇拜高学历网红的谈吐幽默机智,而这一切,我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慢慢进步。
总之,这50件事只是作者的罗列,你也可以大开脑洞,想一些更大胆、更荒谬的想法。
如果你想了解这本书,那就读读前言吧。
这套书还有最后一本《休息 不羞耻》,我不知道还会不会去读,也许到时看一下前言就又被“借都借了,不如读读”的想法所蛊惑。毕竟,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我已经重演过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