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像不到,满大街跑的诞生100多年的汽车,也是遭到过马车鄙夷的;你想像不到,智能手机诞生之前,互联网还有这么一个风口;除了智能手机,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汽车,与汽车相比,互联网造车还处于诺基亚时代,对此,谁都想成为互联网造车的乔布斯…….
2014年,特斯拉卖到了中国,互联网造车的故事至此开始……..
随后,各大国内互联网巨头开始着眼汽车市场,掀起了一轮浩浩荡荡的“互联网造车运动”浪潮。
他们希望用足够的资本、足够的先进技术、足够聪敏的人,加在一起足够颠覆未来传统出行领域的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开始,互联网公司投身造车,例如蔚来、小鹏等,他们身后往往都聚集着明星创业者和强大的资本力量。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有人说,是因为雾霾跨越了财富差距的鸿沟,成为全民不得不思考改善的问题。
也有人说,马斯克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方面,他创造了一条看似可以通向成功的路径,另一方面,他宣布对外开放特斯拉所有的专利,为蠢蠢欲动的互联网公司提供了武器。
但造车不易,它的开始者贾跃亭也曾说过,造车是足够伟大的一件事,汽车业务即使把我们拖垮了,我们也要做,如今确是一语成谶。
即使坚持到现在的蔚来汽车,他的创始人李斌也深知,互联网造车是一场残酷的烧钱游戏,更是一场持久战。它比拼的不仅仅是创业者的个人力量,还有身后的力量和资源。
毕竟,互联网造车离盈利还很远。
之前人们把互联网造车戏称之为互联网“PPT”造车,难过量产这道坎,中间受到了很长时间来自舆论的压力(即使是资本游戏,也要拿出来东西,而不是几张PPT,就让大众买单),直至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上,互联网造车产品终于落地。
但对互联网造车来说,真正的厮杀,也是从量产交付开始。
如果互联网造车能顺利交付,产生现金流,组建供应链,则有了进一步融资的资本,反之,后续资本也不会再跟进。
而作为电动车界的标杆——特斯拉,直至现在还没有摆脱Model 3的量产困境,甚至还陷入了“结构性破产的窘境里”。
他们为什么还在依然坚持?
造车并不容易,雄厚的资本和成熟的技术二者缺一不可,现在,即使包括特斯拉在内,新兴的互联网造车企业所取得的成就还远远谈不上成功,但我们需要肯定的是,随着BAT不断对互联网造车的大手笔投资,随着特斯拉投入巨资在中国建厂,随着更多工厂建成、更多互联网品牌量产车面世,中国将会成为互联网造车最重要的主战场之一。
就像,几年前中国创业者紧紧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不仅成就了一大批像阿里巴巴、京东等优秀的企业,还创造出在这个领域不逊于任何国家的繁荣。现在,互联网企业希望在造车上再创辉煌。
当一个机遇或新生事物出现时,人们一时间由于不了解,不敢面对它更不敢接受它,认为它是洪水猛兽,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正常表现。但我们也应该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去耐心、全面地了解,我们既不能盲目的接受,但也不要轻易的拒绝或过早的下结论。
尽管互联网造车量产交付缓慢,但融资一直相对顺利,大量资本的涌入也证明了互联网造车的广阔市场空间。
《孙子兵法•兵势篇》,"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正如小鹏汽车创始何小鹏所说,现在智能汽车有点像2004年智能手机市场:有人已经在考虑智能手机了,但还是诺基亚的天下。互联网巨头在汽车行业的活跃和传统车企结合人工智能的改变,预示着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切莫把互联网造车当成忽悠,否则就会错过这场汽车产业的变革,面临被淘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