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晚,我到达上海虹桥,准备开始为期10天的志愿工作。
这10天于我而言,是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参加大型志愿活动、第一次独自离家去另一个城市、第一次和完全陌生的来自天南海北的伙伴们共事…这些第一次都让我充满期待和兴奋。
而当这10天结束,我又产生了许多个不同的第一次:第一次加入这样一个效率和热情并重的团队,第一次了解了医学、警察、政治等等专业的学生,第一次体验11点办公室仍然灯火通明的感受…
很累,是形容不出的心力憔悴。
很开心,是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收获。
我回头望望,努力地想用语言表达出这十天来的巨大收获,或许总难以概全,能窥见一角,已经满足。
我学会的6件小事
1.学会换位思考,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
这10天的工作量很大,大过我过去一年在学校参加的所有活动和专业学习。开始时我尚能应付,到了后期力不从心的感受愈发强烈,直到23号那天夜里,12点不到我离开办公室,转身关上门眼眶就湿了,走到黑漆漆的楼道拐角,我抑制不住地哭泣起来。疲惫、委屈、渴望安慰…我走在办公室和寝室楼的通道上,整条路上只有昏黄的灯光,我终于没忍住给我爸打了电话。
而今回想起来,那时的委屈主要来源于一天巨大的工作量,两项辛辛苦苦完成而又被告知的“合并成一篇”“不发了”。另一个原因,大约是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关注和安慰,从前在学校,虽然也有工作辛苦的时候,但同时也一定会收获同伴的鼓励和赞美。而在这里,我的工作成果被否,没有人关注,大家关注的只是下一步要怎么做。
那一路的大哭和倾诉过后,我倒是畅快了很多。
事后我去回想那个晚上,抛去我个人的情感因素不论,其实身边的人并没有错,也许真正的工作、社会,就是这样的。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做,没有人有义务关注我的玻璃心,换而言之,那天12点不到我关上门的时候,办公室内的灯尚还亮着,还有小伙伴在排版、剪视频。我一昧地要求鼓励和安慰,那我给予过她们鼓励和安慰吗?
时间的指针拨到最后那天的总结会上,我才知道,原来每个组长甚至负责人,都在这10天里遇见过糟心事,都曾经找个没人的角落默默哭一场,然后回去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工作。
那一刻我在想,原来每个人都不容易啊。
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换位思考,那些小情绪看起来都是如此的幼稚。
2. 世界很大,超过你的想象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让我大开眼界的地方。
我第一次近距离地和那些头顶名校光环的人近距离接触,志愿者们的丰富经历令我大为惊叹,就连学生,他们大多都来自当地的重点中学,他们在做的那些实践项目有许多都远远胜过普通大学生的实践成果。
单举一个例子,一个复旦医学院的应届生,他的朋友圈闪亮璀璨得令人不敢置信,擅长长笛钢琴街舞,精通篮球羽毛球田径帆船等等,这些“擅长”“精通”,几乎都达到了可以拿到国家级省级奖项的程度。
这样的一个人,谁都可以想象背后付出的努力有多艰辛。可是直到我听了他的分享之后,才意识到他的努力程度我们就连想象都很难做到,而真正能做到的人,是绝对值得拥有这样精彩人生的。
他告诉我们,他的格言是“天道酬勤”,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学习-社交-睡眠这个三角中,必然要有所取舍,他舍弃的就是睡眠。高考录取复旦,背后是连续8小时连坐不动学习的超高强度;丰富充实的大学生活背后,每天两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家常便饭;心脏外科医生的头衔下,是从早七点进手术室直到晚上八九点才休息的时间表。
他在分享的过程中,极为轻描淡写,考上复旦,拿奖,这些都是一句带过。我内心震撼的同时,也在思考,大多数的普通人,是不是就是因为太容易自我满足,最后才沦为芸芸众生的?
3. 身处于一个能力和友爱兼具的团队,真的很幸福
这一点也是我极为惊讶的一点,这个团队不同于我大学参加的任何一个学生组织,优秀的伙伴从四面八方赶来,没钱没利,却有着超乎一般的团队凝聚力。
就我所在的宣传组,干起活来大家都很卖力,各种高端设备都能玩转,摄影摄像组的扛着机器负重跑,视频剪辑的通宵写脚本,新闻中心的每天和稿件推送斗智斗勇。工作之外,组里的小伙伴常常一起吃饭,食堂的面对面四人桌往往连着一排十几个人都是宣传组的成员。大家还会各种恶搞,做对方的表情包,有了零食也会拿着转一圈分着吃。
短短十天,从刚开始我连大家的名字都认不全,到后来几乎和每个小伙伴都聊过天,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可爱的闪光点,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团队的魅力。
一个能力和友爱兼具的团队,自带“家”一般可靠而真切的温暖光环。
4. 有情绪可以,但不要传递出去
这一点也是在总结大会我听到后颇有感触的。
之前说了我是在那个时候才意识到大家都很辛苦,都有各自的说不出的委屈,也因此负面情绪显得再正常不过了。负责人提到一个事例,两个志愿者在对接工作,其中一个人要问对方的进度,他说的是“喂你那个东西怎么还没做完啊?”。气氛立刻剑拔弩张起来。而如果他说的是“欸小明那个事情怎么样了?需要我做什么吗”,效果是不是完全不同?
有负面情绪很正常,但是要避免把它给传递出去。
5. 避免自我感动,追求效率
之前说了那么多个“辛苦”,事实是辛苦难免,但也并非完全不可改善。譬如说某某今天熬夜到两点半终于把明天的材料准备好了,他感到极度满意,自己真是努力啊。而事实上,也许有更高效的方式,这项工作只要12点就可以结束,而他也可以早早睡觉为第二天的工作提供最佳状态。
上大学以来,我一直都是追求高效的。也是从大学开始,我才意识到自己高考发挥平平的原因,我高中时自以为很努力,心安理得的接受他人的夸奖,而事实上我很大程度是在自我感动。
这回做志愿工作,我反思时意识到我所在的新闻中心其实也存在这个问题,其实有时候一天一个人真正出的工作只是一篇稿件一篇排版,但是在初稿发出后指导老师往往要过上好一会儿才发来修改意见,并且像我每次做完初稿时,每次得到的反馈总是零散的,第一遍改改A处,第二遍改改格式,诸如此类。太多的时间耗费在了不必要的等待上。
高效率,比自我感动来的重要。
6. 避免盲目合群,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合群和坚持自己,往往会有一定的冲突,谁都不想被冠以“不合群”的评价,但人除了社会性之外,还具有相当重要的独立性。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正是独立性的表现。
举个例子,吃零食这件事。虽然我觉得大家分着吃零食特别的友爱,但是想到我大学好不容易减下来的十斤肉(emmm…),我觉得还是得控制住自己,所以当零食送到我面前的时候,我得先谢谢对方然后(忍痛)拒绝。
再举个例子,熬夜。作为一个养生girl,我过去大一一年几乎很少超过12点睡觉,这回做志愿,我也是尽量工作做完了就回寝睡觉(不过基本离开办公室也11点左右了)。有几次我室友们回来的时候我还醒着,我试着观察了一下她们的作息,我发现她们虽然比我回来得晚一些,但如果要早点睡觉也不是不可行的,但是她们好像并没有早睡的习惯,她们不急着去洗漱,而是聊聊天玩玩手机。我第二天醒来看群消息的时候,发现发送时间都是一点以后了。
总之,有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习惯,是值得坚持的,尽管它也许让你显得不那么合群。
浅谈这十天的收获,就概括出来这六点。
当然,我相信还有更多的改变已经悄然发生,只是我尚未意识到。
还是那句话
“删除我生命中的任何一个瞬间
我都不能成为我自己。”
祝好!
文/Onlookerr
活在当下,来日可期
热爱生活的大学生
本文首发个人微信公众号【蜜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