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走好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念兹在兹。在考察河南时,总书记尤为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走好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现富民增收。

强化耕地保护建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切实肩负起“耕地保护” 的重任,以坚决的态度大力整治 “大棚房”、乱占耕地建房等突出问题,确保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让每一寸耕地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地应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多元化筹资渠道,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持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致力于打造“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 的高标准农田,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防灾减灾能力,保障粮食产能和生产供应的稳定。

推动科技赋能农业,提升粮食稳产能力。“藏粮于地” 与 “藏粮于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两大关键。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汇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各地需紧握农业科技这根 “金扁担”,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在全链条的推广应用。从智能育苗、精准播种,到无人农机作业、大数据管理,全方位运用科技为农业生产赋能,加快智慧农业的发展步伐。此外,要着力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 “最后一公里”,让实用的农业技术在农村落地生根,使更多科技成果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

延伸粮食产业链条,拓宽粮食增效路径。在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前提下,各地要畅通粮食从田间到工厂再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当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建设智能化加工中心的支持力度,促使粮食从“原字号” 向 “精品化” 转变。积极争创地理标志品牌,通过电商直播、农超对接、推介会等多种渠道,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打造 “麦田观光 + 研学教育”“稻田艺术 + 非遗体验” 等特色场景,为传统农业注入现代活力。唯有实现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 的增值转化,才能让农民在产业链中获得更多收益,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

走好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守牢耕地红线,以创新的紧迫感激活科技动能,以共同富裕的使命感延伸产业链条,让中国的饭碗装满优质粮食,端得更加稳固,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