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展览馆,正在举行建国70周年大型成就展,展馆内外人山人海,70年的建设成就精彩纷呈,让人热血沸腾。
展馆布置的美轮美奂,让人目不暇接。
前天参加国庆游行的彩车模型,全部集中在一个展厅里,让人近距离详细观察,展馆外面的广场上,伫立着几辆大型的彩车。
在展馆的时光隧道中,十几块橙红色主题展板,对每隔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集中展示。从“一五”计划时期首次大规模,到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规划……
正在推进的“十三五”规划中,有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从深海空间站到量子通信、从5G到高速铁路,这些工程项目凸显战略性和牵引性,代表着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方向。
成就展以年轮的形式从一九四九年建国开始到二0一九年国庆阅兵,让参观者在时光里隧道里流连忘返。
成就展标示了150个“新中国第一”。150个第一中的“第一”,是1951年10月官厅水库开工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
2019年1月,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个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这是成就展展示的150个第一中的最后一个“第一”。
从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第一台蒸汽机车下线投用、成功冶炼第一炉不锈钢,到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青蒿素、“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冠军、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启动、“墨子号”发射成功……从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个“第一”,到全球科技领域一个个“第一”,一个创新大国正在崛起。
这些光辉成就让我们热血沸腾,为我们的祖国自豪。
成就展还展示了4个家庭场景。通过还原不同年代的家庭场景,让人们回到往昔,看到现在,畅想未来——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年代,一间乡村婚房里,一张土炕、一盏煤油灯、两三件简单家具,几乎就是全部家当。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一户城市家庭内,电视、冰箱、电风扇、缝纫机成了“标配”。
——进入新时代,走进普通的安居住宅,宽敞的客厅,齐备的家具电器,透出幸福生活。
——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智慧家居会让生活更加舒适便利。
时代需要英雄。
展厅还展出了7面英模墙。从时传祥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廖俊波,从蒋筑英到黄大年,从杨善洲到张富清——成就展以年代为序,设置了7面人物墙,集中展现新中国发展建设进程中不断涌现的英雄模范。
精神印记随处可见:一本翻开的雷锋日记写道“我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勤务员”;一处叫“地窝子”的场景呈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业艰辛;抗击“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一幅幅图片表明中国人民有足够信心底气战胜任何困难挑战……
........
我和老伴是下午一点钟赶到北京展览馆的,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我们一直观看到五点钟闭馆,在工作人员的清场中依依不舍地离去。
上午,我们去了中国农业博物馆,有意避开北京展览馆的人流高峰。农业博物馆,也叫农展馆,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和人民大会堂工人体育场等一起建成的十大杰出建筑之一。今天,人流的高峰可能集中到了热门的地方,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少。其实,这里不论是从知识科普还是景观,都是很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