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曰生——漫谈抗衰老和疾病治疗中的整体医学(之十五)

以下解读“动身发语独为最。”

☯️人的活动由三部分组成,即身、口、意,就是身体、语言、意念。动身,即发动身体;发语,即发动语言。发动身体和语言是意识的功能和高级形态。

️意识转化为身体行为和语言,需要经历三个步骤:

1第一步:审虑思,即审查考虑。粗略的审查考虑称为“寻”,精细的审查考虑称为“伺”。审虑思阶段,阿赖耶识(深层意识)参与较少,能量较低。

2第二步:决定思,即完成计划。这一步虽然是意识的思维进展,但意义重大,在古印度认识论里,这一步代表“意业”的形成,其结构化的能量强度已经可以与空间能量发生共振,产生“共时性”(Synchronicity)效应,比如“说曹操,曹操到”、“心想事成”就是描述这种现象的。大心理学家荣格中年时通过《易经》的启发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

3第三步:动发思,即行为冲动,在生理上意识的能量已经可以激发激素活动,转化为行动和语言。此步骤为意识能量最强的阶段,与阿赖耶识产生强烈的信息能量交换。在生理上,因为阿赖耶识在心脏,动发思阶段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以上三个阶段时间可能会很长,也可能极短,在一刹那完成。刹那是古印度时间单位,相当于4.6微秒,包含900个念头的生灭。一般人(包括我)意识粗糙,无从察觉罢了。意识转化为行为和语言,即意识的最高能量阶段,所以说“动身发语独为最”。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古印度因明学对语言的理解:语言分为遮诠和表诠。“遮诠”简单说就是语言隐瞒真实意图,“表诠”简单说就是语言表述真实意图。遮诠和表诠有客观性,但也有主观性。《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现代人讲“身体不会撒谎”。如果人的语言系统总是遮诠大于表诠,嘴不对心,一定给身体发出矛盾的信号,身体内水的晶体形态一定扭曲萎缩,希求健康是很难的。

(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