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李根勇
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
《诗经·国风》“七月”,那句著名的“七月流火”,说过“仓庚”(所谓黄莺)之后,有一句“七月鸣鵙(ju),八月载绩”,据说,“鵙”就是伯劳。“七月”反映了古人对物候变化与农时和生活的联系,也表明对某些鸟类出现或消失时间的关注。所以,人与鸟类接触的历史,从来就说明“人类为什么需要鸟类——其意义远超过鸟类需要人类”。鸟类的物候指示、环境指示,都会给人类以启迪。但我们仍不能想象,一个没有鸟类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从生态学的角度,按照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的规律;从生物进化的历程,按照鸟类与人类出现先后的事件发生,可以说,如若没有鸟类,人类也将不复存在。这样一个判断,绝非耸人听闻。
——作者题记
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子上多嘴,相貌平凡的四季留鸟,朝夕与我们相守望,麻雀,你是我唯一要了解的,写进诗的结尾。
麻雀,是雀科雀属的鸟类,又叫树麻雀,个别地方又有俗名家雀等称谓。雌雄同色,显著持征为黑色喉部、白色脸颊上具黑斑、粟色头部,喜群居,种群生命力极强。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亚种分化极多,广布于中国全境,也广布于欧亚大陆。中国产5种麻雀,其中树麻雀就是我们道常所说的麻雀,其他种类如山麻雀、家麻雀比树麻雀少见,生活环境也有所区别。麻雀喜食植物种子和昆虫类,是益鸟。
山麻雀,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上体粟红色,背中央具黑色纵纹,头棕色或淡灰白色,颊、喉黑色,其余下体灰白色或灰白色沾黄。雌鸟上体褐色具宽阔的皮黄白色眉纹,颊喉无黑色,是区别雄雌的重要标志。
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各类森林和灌丛中,在西南和青藏高原地区,也见于海拔2000~3500米的各林带间。性喜结群,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呈小群。属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虫为食。分布于中国、印度等地。
沼泽山雀,属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又名唧唧鬼子等,是一种主要分布国内外的鸟类。体形比大山雀稍小。头顶黑色,头侧白色,上体砂灰褐色,腹面灰白色,中央无黑色纵带。其主要栖息于森林地带,常活动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的树冠,或攀附于树枝上取食昆虫,也常到灌木丛间啄食。以昆虫为主,特别是有不少为危害农、林业和人类身体健康的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益鸟,应当加以保护,以充分利用其在生物防治害虫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