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温暖如春
这茶,是同一把紫砂壶里倾泻出来的,带着汩汩的声响,琥珀色的汤水,注入几只同样式样的白瓷杯里。热气袅袅地升腾起来,散着一致的、清郁的香气。我端起来,小心地呷了一口。舌尖上先是一种清苦,像清晨竹林里的露水,带着些微的凉意;待要细品,那苦却化了,转成一缕若有若无的甘,在喉间久久地徊荡。我正沉浸在这份幽然的韵味里,旁边一位朋友却皱了皱眉,直率地说:“这茶,喝着怎么有些涩口?”另一位则笑道:“我觉着正好,味儿足,解渴。”
我望着手中这杯几乎未曾动过的、渐渐凉下去的茶汤,心里忽然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是了,这便是“千人同茶不同味”了。茶叶是一样的,水是一样的,甚至这冲泡的手艺也是一样的。然而到了每个人的唇舌之间,感受却这样的不同。是因了各人先前的饮食么?是因了那一刻心情的明暗么?还是说,每个人的味蕾,本就天生地藏着一段旁人无法理解的密码,将同一杯茶,翻译成了独属于自己的篇章?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人与人的交往。我们常说“同道中人”,仿佛是朝着同一座山,同一条路走去的。起初,大家兴致勃勃,步伐一致,觉得风光无限,心意相通。可走着走着,便显出分别来了。有人爱那山巅的壮阔,步履匆匆,一心要“会当凌绝顶”;有人却恋着路旁的野芳,走走停停,只为那一阵不知名的花香。于是,本来并肩的,渐渐拉开了距离;本来牵着的,也慢慢松开了手。
这便成了“万人同道不同心”。那路,仿佛是同一根绳索,将大家串在一起;可绳索下的每一颗心,却像散落的珠子,各自滚向不同的方向。你想的或许是前程万里,他想的是当下片刻的安宁;你被远方的风雨所激励,他却为眼前的一处小坎坷而忧心。谁又能说谁的不是呢?路是众人的路,心却终究是自己的心。
想到这里,那先前的一点点怅惘,倒像杯中的茶气,淡淡地散了。这本是世间的常态,又何须介怀呢?
茶凉了,可以再续;人心远了,也未必就是决绝。我们依旧在同一条路上,只是走得快慢不同,看的景致各异罢了。能在一盏茶的时间里,共享过一份温暖;能在一段路的开端,有过彼此的陪伴,这已是难得的缘分了。正如这茶,它从不执着于要让所有人都品出一样的味道;它只是自然地舒展,将它的本味,交给每一副不同的唇舌,每一个不同的时辰。
我端起那杯凉了些的茶,一口饮尽。这回,那苦味似乎更真切了些,但喉间的回甘,却也来得更加醇厚、更加绵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