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薪资,工作还给你提供了一个更重要的东西。

大多数人工作是为了赚钱。如果没有钱,谁还会去工作呢?躺在家里睡睡觉、打打游戏、看看电视剧、刷刷淘宝,多快活。可真实情况却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你不喜欢,还是得每天硬着头皮去工作——因为你需要生存。

不过,在我看来,为了生存而工作,绝对是大大低估了“工作”的价值。事实上,“工作”提供的一个更大价值是:一个现实当中已经被认可的问题。

所有的答案,都始于问题。“问题”是所有事情的起因,因此,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我在很多地方都强调过“提问能力”的重要性,“提问题的能力”可以体现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构想。

那么,谁负责“提问”呢?答案是各个领域的领跑者:比如国家、军队、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简称两院)、成功的商业公司、大学里的领先专业、创业者……所以你会发现,“提问”是一个成为领跑者的很重要的能力。虽然不能说会提问就一定会成为领跑者,但是不会提问的话,一定成为不了领跑者。

——《开始一件陌生的事情,需要哪些能力》

不过很遗憾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针只是培养人的专业技能,让学生作为一个工具去解决现有的问题,却从来不教育他们如何去发现新的问题。一旦失去了提问的能力,一并失去的,其实是那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构想,同时也失去了那个人对自己的身份认知。

于是,在不能自己提问的情况下,就只能由工作岗位来给普通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问题”:BD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立更多的商业合作;运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整个项目运转得更优良;销售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卖出更多的商品;财务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公司的账目事无巨细……

但是,与其说这些岗位的价值是给人们“提供问题”,事实上,它们更重要的作用,其实是在背后提供了一个与这个问题相对应的“身份”

正是因为这个身份,让普通人对“我是谁”这个艰深的问题,有了一个轻松的认知,只要回答“我是XX公司的XXX”就可以了,简单明了,对吧?

对自我的身份认知大概是大多数人都曾经有过,但是最终都束之高阁的一个思考。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是一些混血儿对自我的身份认知感到困惑的问题。比如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英国人,自己又生活在德国。所以我是谁呢?

对这种困惑,我想到一个觉得比较不错的比喻:每个人都是一个赤身裸体来到这个世界的婴儿,随着年纪的增长,需要穿上各种各样的衣服,以便于被他人识别。这些衣服就是“身份”。

有些衣服叫做“中国人”,有些衣服叫做“日本人”,有些衣服叫做“美国人”;也有些衣服叫做“老师”,有些衣服叫做“工人”,有些衣服叫做“农民”。因为赤身裸体的时候没有标识,喊不出名字,所以不得不穿上某件“身份”,以便于自我认知。

那些混血儿的身份认知困惑也因此变得一目了然,原因是她的那套衣服上面有些地方用了中国的布料,有些地方用了英国的裁剪,有些地方用了德国的花纹,所以谁也说不好那件衣服到底真正属于哪个“身份”。

而每一份工作恰恰也提供了这样一个身份。同时,每一个身份都会有这个身份需要去解决的问题,也许可以称之为“身份的使命”

当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并且认可了自己的身份之后,那么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身份所面对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把这个身份发扬光大。

但是,现实中的情况却可能是,更多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或者是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之后并不认同,于是就陷入了一种自我蒙蔽的状态,然后过着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

对于这种状况,我的建议是:

1.找工作前,先认清某个工作职位的身份,以及这个身份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然后接受它,并且培养自己对这个身份的认同。

2.或者,你先认清自己的身份,并且梳理出这个身份需要去解决的问题。然后按照这个问题去找到那份工作,甚至去创作出一份工作。

至于“身份”该如何进行认知?已经在《历史有什么用?》这篇文章里做了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拉。

最后,留一个有趣的问题给你们:

如果没有了工作之后,你该如何精简地向别人介绍你自己呢?

aHR0cDovL2NmLmxpbmd4aTM2MC5jb20vcC9MWEU0c3ppWmtoazFDYVI1P3V0bV9iY2NpZD1MWEV0YzliVnlxWVk= (二维码自动识别)

参考:

《历史有什么用?》

《开始一件陌生的事情,需要那些能力?》

《什么是做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