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永恒的明月|记晨诵《把酒问月》
美丽的守护者简书作者
2018-09-29 11:55
上课现场
【 前 言 】
今天要再给五六年级的孩子上一堂晨诵课。
早餐后,在教学楼前遇到一六年级家长,笑着告诉我说,孩子以往一般都是7:30到校,今天7:15就到了,他说他要早点来。我笑了笑,快步向教学楼走去。
刚进教学楼,就听到了六年级教室传来的吉他声。音乐总是这样神奇,能把人从眼前的世界带到更远的远方。
六年级教室整洁明朗,是我喜欢的风格。
五六年级的孩子们阳光向上,是我喜欢的模样。
坐在这样的教室里,听孩子们弹着吉他唱着歌,是最幸福的时光。
【 导 入 】
当乘坐校车的孩子都到达教室的时候,我们的晨诵就开始了。
每一个黎明,都是新新的。晨诵的第一句话,也都应该是新新的,应该是带着阳光的香气和温暖的。
晨诵导入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我们已经麻木的词语,当它与已经消逝的280个长长的日子放在一起的时候,就突然地被唤醒了。
孩子们的身子挺了起来,是的,我知道,他们不愿再辜负这一个日子了。
《水调歌头》的音乐响起了,屏幕上,已经没有了歌词,只有一个大大的标题。这首歌已经唱了几天了,孩子们,我们应该能背唱了。
孩子们唱了,仿佛歌词已经刻在了他们心里,他们自如地唱着,投入地唱着。
我喜欢他们这样的状态,这样忘我学习的状态。
【整体感知】
一遍歌曲唱完后,就转到了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把酒问月》。
我问孩子们:“这诗你们熟悉吗?”孩子们摇了摇头——尽管我上次在讲《水调歌头》的时候,多次引用了这里的个别诗句,但由于没有出示过整首诗,孩子们仍然感觉陌生。
没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先听我吟诵一遍吧。
把酒问月
唐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只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首诗,在去年中秋诗会的时候,我们老师一起吟诵过,我们反复地琢磨过这首诗,因此,今天再次吟诵的时候,当初的那种兴发感动也随之而来了。我看到在我吟诵的时候,有几个会学习的孩子也在跟着我小声地吟诵。
当我的吟诵停止的时候,那几个跟着吟诵的孩子就带头鼓起掌来。是呀,用心跟着学习的孩子,才能感觉到吟诵中的奥秘。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一起吟诵。
这么长的诗歌,才听了一遍,就要吟诵出来,难度肯定很大。因此,我用自己的声音带着孩子们一起来。
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们也充分参与了进来。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我把最后一句重复了一次,当我用手势和声音提醒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的声音中也有了浓浓的洒脱和淡淡的忧伤之情。
【学习诗歌】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上的这轮明月啊,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我停下酒杯来问问你。
你知道最早提出这样的问题的是谁吗?
——学生想当然地一起回答“苏轼”。马上有孩子反应过来:“不对呀,苏轼应该在李白之后的。”
对呀,李白是唐朝的,苏轼是北宋的,苏轼就是在李白之后的。那应该是谁?孩子们摇头了。好吧,让老师来告诉你们: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
——屈原《天问》
有孩子恍然。
屈原写的《天问》,全诗373句,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可谓包罗万象。
你知道后来还有谁也提出来过吗?
这个问题当然难不住孩子了,就是苏轼呀!他写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明月高悬,你能攀到吗?
不能!
是呀,明月使人可望而不可即,是如此的莫测高远;可是不管人们走到哪里,随时都得到月光的照拂,相与同行,如在身边。
好像调皮的小狗,一女孩接口。
是啊,这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了明月孤高又可亲的奇妙感。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一轮圆月仿佛如一面飞升的明镜,照着哪里?
宫殿。
怎样的宫殿?我们在《水调歌头》中的哪个词和这个词的意思一样?
哦,朱阁,就是朱红色的宫殿。
对,“丹阙”和“朱阁”就是同一个意思。那“绿烟”是什么呢?
绿色的烟。有人点头,有人摇头。
不对,好像是云。还是有人点头,有人摇头。
看看图片,“绿烟”到底是什么?
这轮明月一开始被看似淡绿的云给遮住了,慢慢地揭开纱罩般露出它的面容,发出了清亮的光辉。
李白哪句诗里也把月亮比作了明镜?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这句写出了月亮的什么?
——美丽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我们每天看见月亮什么时候从海上升起来?
今宵?
对呀,宵,就是晚上。我们只能看见每天晚上月亮从东海上升起,但谁都不知道月亮早晨在云间隐没后去了哪里。我们常常是怎么形容武林高手的?
来无影,云无踪。
这个月亮是“来有影,去无踪”。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这句写出了月亮的什么?
——神秘。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秋复春”,秋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就是说一年又一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是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
“白兔捣药秋复春”,想起了李白的哪句诗?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李白《古朗月行》
“嫦娥孤栖与谁邻”,让你想起了李商隐的哪句诗?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这句写出了月亮的什么?
——寂寞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天的人已经看不到古代的月亮了,也就是说,古代的人也看不到现在的月亮了。这说明了什么?
——人生短暂。
但是,今天的月亮曾经照过古代的人,也就是说,过去的月亮还在照着今天的人。这说明了什么?
——宇宙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啊今人啊都像流水一样消逝了。这说明了什么?
——人生短暂
但我们看到的月亮一直都是这样。这说明了什么?
——宇宙永恒
讲到这里的时候,似乎听到了在场的老师和学生心中的叹息,似乎他们的心中也发出了和诗人一样的感慨:月亮啊,你可以一直高高地挂在天空,为什么我们的生命却是如此短暂?
谁也说过这样的话?——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这四句话写出了月亮的什么?
——永恒。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
酒杯里。
哪个字是酒杯的意思?
金樽。
到底哪个字是酒杯的意思?
樽。
对,金樽,是指精美的酒杯。
想起了谁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还有谁的?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习题记】
全诗学完了。
出示了全诗,发现多了一句题记:“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让孩子们先自己读一下:“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再读,还是这样。
我没说什么,范读了一遍:“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哦,学生似乎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再问,果然!原来意思就是“老朋友贾淳让我问问月亮”。
为什么贾淳不自己问月亮啊?
不敢问。
不会问。
你们有问题敢不敢去问干老师?
大多数学生异口同声“不敢”。
对呀,因为不在一个层次上,谁敢问?
学生又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陈老师”。
老师和孩子们都一起笑了。
我说的是谁敢问月亮?
哦,是李白。
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难怪世人把李白称为“谪仙”。
【总结提升】
现在我们来看整首诗,去掉首尾两句,中间都在写月亮。它们分别写出了月亮的什么?
孩子们答得非常流畅:孤高、美丽、神秘、寂寞和永恒。
再看首尾两句,有什么特点?
首尾照应。
对!在形式上,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极富回环错综之美。内容上,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揭示了宇宙无限而人生短暂的人生哲理。
总结诗歌
我们来看这首《把酒问月》,这是李白的文字,他生于唐朝701年;在他之前,有楚国的屈原这样面对茫茫宇宙思考过,他生于公元前340年;在他之后,苏轼也写过异曲同工的《水调歌头》,他生于北宋1037年。
这些伟大的灵魂遥相呼应,共同面对这一轮明月,探寻和叩问着人生的意义。
提升
《孤独的牧羊人》音乐响起,仿佛从遥远的天空传来的音乐,把人带离了这间小小的教室。
音乐声中,我轻轻地说: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
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我们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但世事果真如此吗?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屈原、李白、苏轼等等,这一个个伟大的人物,仿佛天上那一轮永恒的明月,照亮着我们这些后来者的人生之路。
我们,又该如何度过我们短暂的一生?
这些文字,一字一字地叩问着孩子,叩问着自己,也叩问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人生短暂,我到底想要什么?
这个问题,我们得用一生来回答。
上课现场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暂无评论
智慧如你,不想 咩~
简书作者
美丽的守护者
写了 3.1万 字,获得了 227 个喜欢
作者个人主页
创作你的创作,
接受世界的赞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