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孩子的优点时,我们要聚焦他;当看到孩子缺点时,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要马上去批评他纠正他,这样就激活了他的抗拒,让这些缺点得以强化。一旦确定被强化了,缺点就变得更加的顽固,改起来越来越难。也就是说:聚焦我們想要的,忽略我們不想要的。這樣就激活了優點,弱化了缺點。
所以我们的任务只是去发现孩子优点,对于孩子偶尔犯的缺点,要主动的去忽略掉。
我只要通过聚焦来放大他的优点,适当的提醒他的缺点,他就会愿意主动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要看孩子的优点,把他的缺点暂时忽略掉。有些事儿犯了错误,我们只要提醒他一下,他就会改掉了。对于那些重复犯的错误,再犯的时候要主动性忽略。
主动性忽略并不是说,不管了,不是这样的,管还是要管,要找一个比较适当的时机,在双方都感觉好的时候,再去提醒他,委婉地提出来,告诉他有这样不好的行为,需要注意改正,这样孩子就比较愿意接受。
你平时都是聚焦孩子的优点为主,你跟他的信任度就会很好。所以在双方都很平静的一个情况底下,跟他提出来,他是非常愿意去接受的。他愿意接受就是改变的第一步,通过他自己的觉察,开始慢慢地调整,虽然说一次不能改掉,但是他会认为这就是他自己的责任,他就会乐意去接受。
家长在批评孩子之后,孩子的感觉此时是很不好的,可能在沮丧、泄气、愤怒的状态。这个时候人的思想是封闭的。在当下,他体内有至少两股能量在对仗。也就是说,他正在内耗,他是很难有足够的注意力去关注外界的的。我们大人再不开心的时候,也会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做,什么事情都听不进去的。所以,如果你老是去聚焦孩子的缺点,批评他,那么他是不会听你的,因为他自己都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如何能够做到专注地听你讲呢?
举个例子,孩子的功课总是做不好,成绩不及格你去聚焦的,并不是他做得不对的有多少,因为这个时候他的自信心正常是很低的。你再去计较,他做得不好的地方,其实就是让他的压力更大。本来他的那些不懂的题目已经是心生厌烦,你还在一边叨叨她的不是,只会让他对学习更加的抗拒。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选择性聚焦,去发现他的作业中,有哪些值得感赏的地方。比如说,虽然总体状态表现不好,但是总有一部分是做得对的,做得好的。我们就聚焦他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告诉他,他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做得对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对,哈哈,当他觉得有一部分已经做到了,只是还有一部分需要完善而已,他就更愿意去努力做更多了。
所以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我们就要去聚焦他表扬他,问他为什么会做得这么好。当你真的去聚焦他得好,他就会愿意跟你说出自己的一些心得。这样家长才有可能更好地帮助他。
记住:聚焦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孩子感觉好时,才愿意做更多,来扩大、完善自己。
感赏孩子今天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少了。主动告诉我,他去做作业了。刚才又告诉我,今天做了一部分语文和生物。
感赏自己中午做的泡馍,问儿子馍是手动掰呢?还是我用刀切?儿子说切吧。过了一会儿,我给儿子说,还是你掰吧,妈妈还要准备菜。儿子就毫不犹豫地掰起来,等儿子掰完了,我表扬儿子掰的均匀,并说掰的比切的口感好。
感赏自己昨晚做的皮冻,早上凝固好了,得到父子的一致好评,真是Q弹。还留有三小盒,准备给三个姑姐一人送一盒。
感赏自己中午,虽冒着微雨,还是出门走去了银行,不想坐车。一路凉凉的,神清气爽。
儿子今天还是没做假期计划,理由是做了没用,以前做过,没能执行,给儿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我告诉儿子,以前没完全执行,我们也做到了部分。再说,做了计划,也可调整呀!计划是需要有的,就像学校,那么多学生,之所以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就是大家都按课表来,课表安排就是班级的计划表,这样,一个班才能将那么多课进行的井井有序,同学们才有更高的效率。
投射儿子明天制定好假期计划。
投射自己感冒好起来,让自己更有活力地投入到家庭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