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七零后,回忆儿时的年味儿,除了美食的诱惑,新衣的喜悦,秧歌锣鼓的欢乐。当然,更绕不开尊祖敬祖的传承和孝的味道儿。
我不迷信,更不是老封建。我只是和年轻人聊一聊过去的经历。希望给你们一些思考或可以借鉴的精神内核儿。
在我们东北乡下,腊月二十三小年早上的饺子和二踢脚的炸响,就宣告正式进入春节模式了!
我们这里流行土话,春节就叫过年!见了面必拱手说:“过年好!”
而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感触最深的是:过年期间,父辈们对祖宗的尊崇和怀念!
先说,大户人家过了小年就要请出祖宗了,那是一张老牛皮纸的家谱。恭敬的挂在堂屋的正北。然后,女主人忙着下厨,做出这个家庭最拿得出手的一桌菜,至少有八道。最常见的有炸鱼啊,炖排骨啊,烧鸡啊。当然,我也见过有人家用拌凉菜凑数的!但是,一定在上面刷了粉色的油彩或用白肉片覆盖了的!
供果也是不能少的,不过那年代没有香蕉或草莓,更无论火龙果和甜橙。只有黑的冻梨,红的冻柿子和青苹果。最耀眼的的是馒头尖上的大红枣了!
所有这些,孩子们看着眼红又吃不到嘴的都是贡品。我妈说:“是给老祖宗吃的!”
老祖宗在哪呢?当然是在村庄后山的坟茔里!大年三十的下午四点多,太阳刚落山。村里各家的男孩子,从五岁的娃,到没结婚的大小伙子,都要倾巢而出,带上纸钱和爆竹,去后山的坟茔地“请神,回家!”
一边烧纸,一边叫着坟里长辈的称呼,说着:“来收钱啊!”还必须接一句:“跟我回家过年啊!”
仿佛,故去的先人听到了呼唤并真的一同回来了一样。我不知道别人有怎样的感受,反正,我在回家的路上是沉默和不嬉笑的,我仿佛是一个领路的门童。
回到家门口的时候,家里人都要列队迎接,燃放爆竹和敬献香火。
从此,整个过年期间的香火就要一直燃着。而且,在每顿饭前要重新燃香和放爆竹。似乎,在和你潜意识里的故人有了沟通。
我是我家里这一辈的唯一男丁。所以,上香的活儿,很小就指派我来做!开始,我也有过贪玩,到了饭点儿,跳上餐桌,拿起筷子要吃饭的“失误”。可是,我会看到家里人都静坐不动,我爸爸也用不很温和的眼神看我。于是,我会猛醒,转身去敬香。还会默默的说:“对不起!勿怪!”来安慰自己。
到了除夕夜,家里刚出锅的红烧鲤鱼是不能直接端到餐桌上的,一定要摆在供桌上放一会儿。午夜的饺子也要把最早捞出的两个放到供桌上。当然,香,要上的更正式!然后,还要跪下磕头!
我在整个过年期间,无论在外面和小伙伴儿玩的多么疯狂。每到饭点的时候,必须早早回家。洗净双手,弹净身上的灰尘,调整呼吸,在供桌前肃穆的上三颗香。
当然,每天晚上,供桌上的蜡烛也是不能熄灭的,要整夜的燃着。妈说,早些年是点煤油灯的,弄得一屋子的烟灰,早上起来,鼻孔里都是黑的。
我记忆里,开始是点蜡烛的。我有时候后半夜会被一些声响惊醒。多半会看到爸爸在续燃蜡烛。我就迷迷瞪瞪的想: 那些英勇无畏的先祖难道是怕黑的吗?后来,乡下用电得到了保障,堂屋里就整夜的亮着橘黄的灯。到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了一个词“神明”。我就暗暗揣度:“神”和“明”放在一起,就是“神”要在光明的地方呆着吧?
反正,有些东西不是一个小孩子会探究得懂的。那几天,我常常被一个冻梨或三两粒硬糖给幸福得“嘴丫子咧上天”!还有那五角钱的压岁钱也让自己会在小玩伴儿们面前挺直了腰!
所以,回忆一下,会说:过年的欣喜和快乐是真实而高格的。况且,那几天还不用写作业,也很少有家务。最最重要的是,你看爸妈的脸上有了花儿开的样子!
只是,再怎么样,你依然绕不开,你家里的香烛味。它在你的从外面踏进门槛的那一刻就扑入你的鼻孔,那些缥缈的淡淡的幽香提示你:不能说脏话!不能生气!不能哭!不能争吵!你要和爸妈们一样,脸上保持着微笑!你也要记得:说的话和嘴里的硬糖是一样的甜!
其实,不止在自己家,你去亲戚家,去小伙伴儿家。你遇到的几乎是同样的事情。似乎,总有一根线,像风筝线吗?在你狂欢的时候,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在你肆无忌惮的时候,在你喝酒要醉的时候,在你要玩疯的时候。只是那一缕香味儿,只是那一抹儿烛光。真的,在你心里,有一根线,轻轻拉一下,说:“别太嘚瑟!有祖宗在呢!”
于是,你做回最好的自己,在这最祥和最浓情的春节里。
我说过,我不迷信。我只是遵照东北乡下的传统,在过年期间,做一个孩子该有的对祖先的敬畏和怀念。
这是传统汉民族留下的礼仪。我在很小的时候,家里以这种方式来教育我对先祖的尊敬。我觉得是对的!
对了,大年初二的晚上。我们就要“送神”了。具体的过程是,要新煮了水饺,摆放在供桌上,重新燃起三炷香。在香火燃到一半的时候,提了灯笼,大喊三声:“送神了”。然后,一直安静的走到村口。燃了纸钱和爆竹。说“祖宗,明年见!”
这是一种仪式,是村里的传统年俗的一部分!是我最深刻的嗅觉体验——檀香味儿!
后来,我外出求学,留在城市。不几年,爸妈也被接到省城。过年的时候,我们看春晚,听交响乐。手机里群发祝福的话语。儿子接过大红包除了一声谢谢!也没有跪拜和磕头。更没有供桌上的苹果和袅袅的檀香。
现在,我也不知道,我老家的那个小村庄是不是在春节的时候,还有人摆一张家谱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接神”的爆竹声?更不知道,是不是在饭前,要敬上三炷香?
而于我,这些都是儿时的记忆!是舌尖的回味,是嗅觉的体验,是眼里的图画,是浓浓的乡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