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读书人之后,买书的节奏就没有停过。一边看,一边买,这一本没看完,就买了三本。这本《园丁与木匠》就是我在各种育儿书籍推荐中遇到的,买回来之后放了很久,但心理一直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看看图片就知道了,鲜艳的配色和粗体的大字,似乎是湛庐的经典设计。爱人读完这本书给我的反馈是没怎么看明白,的确这本书看起来会比较的枯燥,然而这也是她可贵的地方,因为这是一本少有的讲“为什么”的书。市面上育儿的书籍汗牛充栋,真的越看越多,但大都是讲“是什么”和“怎么做”的书,这些书给人的感觉就是,读起来是对的,但是用起来就是不对。
我有一个6岁的儿子,在养育孩子方面,我的付出远远不如爱人,同时,我在养育孩子上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这本《园丁与木匠》让我走出了养育孩子的三个误区,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下,相信对你们一定有帮助。
误区一: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作品
我不是一个喜欢拿别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较的人,但是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优秀一些,比如三岁可以弹琴,七岁可以拿奥数冠军,熟读四书五经。所以,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学点知识,虽然嘴上说着成绩不重要,但还是生怕孩子落空了。本质上,是拿孩子是否成功,是否优秀,当成了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当别的人说出:你家孩子真聪明时,心理就会莫名的成就,本质上我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一个作品,我希望他能成为某种优秀的人。这就像一个木匠一样,手里的木头可以塑造成某种作品,然而正因为此,我时常就会陷入迷茫。因为你越是试图控制孩子成为某种人,他似乎就离这些很远,就会陷入深深的无意义感。
然而,这本书的观点是父母养育孩子最应该珍视的是彼此这段独一无二的关系,本质是爱。
误区二:你需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
难道我们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吗?问这个问题就好像自己多会学习一样,然而成年人的学习普遍不如儿童。人类漫长的儿童时期,是最好的学习阶段,也是我们区别我们和其他物种的重要区别。对,作为高等动物,为什么我们有那么长的儿童时期呢。这段时期,从某种角度来看生存的风险是很大的,但自然界为什么没有淘汰呢?其实,拥有漫长的儿童期,才是人类被成为高等动物的核心原因,儿童时期是人类进步的黄金阶段。而且,孩子学习是成年人教的,因为每个孩子天生都爱学习。进步是人类的基本能力之一,我们大脑理的镜像神经元,去观察式学习,会让我们通过不断的试错,不断的模仿,甚至看似生硬的模仿来学习,更会通过语言,通过聆听进行证言式的学习,会学到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会听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儿童最擅长的是边玩边学,各种各样的游戏都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当我们在强迫孩子去按照我们设计的目的去学习的时候,最关键的其实没有学到。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达人,他们比成人更加爱学,成人能做的是为孩子提供充分的环境和土地。
误区三:孩子是孩子,自己是自己
身边的人不断离开,让我们不得不再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生命终会有终点,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养育孩子的意义在哪里?我们总说孩子是孩子,自己是自己,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孩子就是未来的我们自己,孩子是我们保持长生不老的方式,因为他们身上就是我们的基因,孩子就是我们自己,当孩子走到我们本身没有办法走到的未来。
我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孩子,孩子承载着我们的基因再接续的往下走,虽然寿命中断了,但基因还在延续,本质还在,我们就仍然在活着。
养育孩子,终点不是孩子,其实是成长我们自己。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不是有效的养育手段,而是可以称作混乱的成长方式。父母的引导当然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适合的成长环境。我们每一个父母,不是木匠而是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