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璐箜篌仙女专栏18期·辽宁·王娇


 

我等13   只为这次遇见

我是王娇,来自辽宁这个美丽的北方城市。因为从小出生在音乐世家,长期的耳濡目染使音乐成为我形影不离的伙伴。由于对中国传统民乐有着深厚的热爱,我自幼便学习古筝,师从周望教授、袁莎老师等多位古筝名家,并于2000年从中央音乐学院继教部毕业。离开校园,我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琴行,并在2016年创办了“娇子古筝雅乐团”。从在校期间我就投身于古筝教学工作,至今学生数量已达千人以上。可以说,我与传统民乐有着深厚的交集和缘分,它早已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2003年我有幸去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在细细观赏时,我从飞天仙女与菩萨的手中,发现一种似曾相识却叫不上名称的精美乐器,它形似曲线流畅的三角,和根根分明的琴弦一道组成了看似简单却又古典优雅的形制。我被这一弹拨乐器深深吸引,它在壁画中出现的频率仅次于琵琶,为何研究民乐多年的我却未曾见过它?它的真身到底是什么?它现如今还流传于世吗?如果复原出来听起来会是什么感觉?这一连串的问题浮现于脑海,壁画上的乐器也显得更加神秘。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详查资料并多方询问,才终于得知它的名字是箜篌,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几千年,这个数字令我震撼,更让我对它的声音产生了无限遐想:历经时光积淀,它的弦鸣该是怎样的悠远和动人呢;若如此古老的乐器能在我的指尖发出悦耳的曲调,那又该是怎样的享受与幸福呢。对民乐的满腔热忱促使我着手寻找箜篌名师,却发觉这件有着波折发展历程的乐器,而今会演奏的人已是少之又少,想找一位优秀专业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我的箜篌梦想渐渐遥远了起来。

直至2016年,通过一个朋友,我得知国宝级的箜篌演奏家鲁璐老师正在进行“寻找百名零基础箜篌师资培训计划”,我毫不犹豫的果断抓住机会,立刻报名参加师资班。箜篌的那抹神秘面纱早已在我心头萦绕多年,是时候揭开面纱,一睹这尊美了千年的芳容。来到北京“鲁璐箜篌”培训基地,我第一次看到了箜篌的真身,果真如晋代曹毗的《箜篌赋》中描绘的那般“龙身凤形,连翻窈窕,缨以金彩,络以翠藻”,鲁璐老师在侧美妙演奏,这幅景象简直就是敦煌壁画中仙子弄乐的重现。在研习古筝多年的我看来,古筝醇厚幽远,融易融洽,溶溶如荷塘绿水之夜;而箜篌更清越空灵,振玉珠玑,泠泠似雪山清泉之声。

鲁璐老师的教学十分严谨专业,她细致入微的讲授每个基础知识,不厌其烦的演示每个手势动作,让我对向往已久的箜篌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我个人提高艺术修养也有莫大的帮助。自敦煌壁画与箜篌一眼结缘的我,兜兜转转13年后终于实现梦想,揭开面纱,她的美更甚于我的想象,身为一个民乐人我是如此幸运,如此幸福。作为“鲁璐箜篌”的一员,我将凭着对箜篌的热爱与担当,以一位箜篌传承人的身份,让这已经流过千年岁月长河的天籁之声,继续延续。

 

王娇个人简介:

被中央音乐学院学院附中南校区聘为古筝专业讲师

获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音乐教师高级等级认证

获得“CCTV超级梦想全国总决赛民乐类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学生在美国音乐公开赛中国赛区获得金奖,本人获得最佳指导老师称号

被“五音不全”摇指大赛特聘请为评委

在CCTV教育频道举办的“一技之长全国青少年联欢晚会”中,其创办的娇子古筝艺术团获得“乐器类金奖”,并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名校”称号,本人获得“2017年金牌指导教师”称号


“鲁璐箜篌”辽宁省箜篌传承人

箜篌师从中国箜篌领军人物、中国音乐学院箜篌专业教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箜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箜篌研究会秘书长、天津大学艺术导师、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客座教授、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著名箜篌演奏家、教育家、乐器改革家鲁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