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书友,今天是和学勇每天读一本书的第510天,第510本。今晚这本书是《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在选定今晚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借用一句电影台词的说法: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不能过好这一生。我在我的工作实践中,在我身边的很多人参加过很多的学习,却依然做不好企业。所以当我自己去观察身边的企业,去参与这些企业,这些企业家不断的从一个非常小的创业阶段,不断成长,遇到瓶颈不断的突破,到达新的高度,再遇到新的瓶颈的过程中,我在想:做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短的时期,大概也就有最多几百年的时间,而我们从一个最古老或者更加古老的一个体系中去思考的话。比如我们看佛学和佛教,在佛教中,如何去修习佛教经典,如何成佛,实际上是有一套非常严谨的修习逻辑。我们借用他们的逻辑话,有三部分:闻、思、修。
也就是说,一个人成就佛法,要经过三个阶段的不断循环,一开始听到,看到很多新的信息知识。第二,思考,思考这些信息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我的情况,是否符合我的目标。修就是实践,应用它。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没有过不好这一生,指的是我们可能听过很多,然而可能没有经过非常有效的思考,从而转化为行动,达到结果。因为过好这一生,做好我们的企业是一个结果,而结果是由行为产生的。光听到,光看到,实际上只是一个简单的外部的输入,从一个外部的输入到我们做出成果的中间环节到底发生什么问题呢?
我们分享过遮蔽效应,所谓的遮蔽效应指的是每个人都在不断想自己所认为正确的事情,不断的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比如我们说一个人好,一个人坏,或者一个人品质有问题,或者一个人品质良好。这是我们的判断。当我们一旦形成这样的判断,几乎很难改变,有时候我们眼见的都不愿意相信,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是来自于一个人对生存底层的思考。我们曾经分享过思考的快与慢,我们说,人作为一个生物体,首先遵从的法则是生物法则,要去获取生存。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必须快速判断,而快速判断就来自于简单化的处理,而简单化的处理就可能会不断的强化自己相对狭隘的思维。就像今晚这本书所说的有时候我们看到聪敏人,好象他的成果更差。是因为他的信息掌握的太多,他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复杂的、概率的、高度频次的运算,才会得出一个结果,而在这样的结果下,可能这个事情变得非常含糊。而当我们的信息很少,或者我们的大脑的运算的区域非常小的化,我们会看到很多企业在培训员工的时候,会讲这样的几句话:听话、照做。不用思考,只需要按照领导、管理者所下达的指令做就好了。实际上在一线的很多执行上,这样的做法往往是有效的,同时我们看到,再往上的管理者不能这样子,而是来自于更深的思考。而这个就来自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隐性思维。因为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情绪化的。而我们的情绪化帮我们过滤了信息。人们的好奇情绪很大程度上就过滤了入口的信息。而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让我们的想法和思维变得可能相对的狭隘。
那么,这样的一个思维的方式在过去环境的变化的速率和幅度不大的时候,如果简单思考,快速行动就会容易有很好的成功。现在在这种资源相对充裕,完全基于设计和想象和对世界的认知的基础上,思考、理性的思考就会成为一个致胜的关键要素。我们在看到猎豹CEO傅盛曾说:认知是这个世界最强的能力。所以,我们说,我们拥有理性的思维,我们有更好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来自于两个:第一个来自于我们所思考的运算的速率。第二,来自于我们的缓存。就是在你的大脑里面储存的信息足够多的时候,而多的情况下,运算的速度快的话,就容易胜出。
我们举一个小的例子,我们看到生活中很多人并不善于读书,我们看到可能有一部分人思维非常简单,看问题非常的直接,而不太善于进行复杂的思考。所以他们会比秀才更早的获得社会成果。同时我们看到,再往上就变得非常之难了。所以在我身边有很多每年营业额在几百万的企业,或者有些企业已经经过了社会泛滥的筛子,市场竞争的筛子,进入到了四五百万。但是再往上发展,就变得非常之困难。而这我们可以理解为工作记忆容量较小。因为它的容量较小,所以它的决策很快,因为信息很少,处理的比较简单。但面对大规模的复杂运算的时候,就会变得如此之快。
实际上,我们没有训练自己读书,每天训练自己思考、输出、分享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和训练我们大脑的控制记忆容量,让变得越来越大。就是我们可以同时处理非常多的信息。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形成复杂的假设,如果我们今晚去吃饭,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运算,但是今晚我们要做哪个项目投资,就变得非常复杂。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在我们的电脑里面,在我们团队的整个系统里面兼顾一遍所有的信息,然后再付诸行动。这样大脑运用就会越好用。所以各位,如果我们自以为聪明的话,我们要警觉自己,越是自以为聪明的人,可能他的行为或者一开始的时候就会想得太复杂,往往丧失了先进。
所以在书中讲了一个方法,说行动得到一定的结果,快速的反思、分析,然后再次迭代,去行动。这是我们拥有更多信息的读者的优势。这样的优势反面的过失,我们也有清晰的认知。我们在回到开头的问题,为我们说我们拥有很多信息,听过很多道理,读过很多MBA班,为什么却不能够做好企业。书中有段话值得我们思考:你能只能用1/7秒的时间把一个信息送给全世界。或者说,我们能够通过1秒的时间去获得全世界的信息。但是,如果想要稍微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也许需要几年的时间。
我们说,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改变往往是因为危机中的产生的,甚至是一些生死存亡的事情发生之后,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位思考一下,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曾经经历过生离死别,之后不管是身边最亲爱的人,还是自己,你会发现他发生了变化。而这就是改变。而之所以我们不能够听了道理而做好,就是因为我们听的仅仅是道理。
所以我们要清晰知,我们思考的模式是什么。我曾经有个朋友说:现在很多企业家学习,但是为什么总是见效甚微呢?我的思考有三方面:
第一,可能对这个内容本身就没有完全的接收和理解。
第二,可能回去以后,对这个事物,对这个新的方法、理论工具的应用,场景。也就是说怎么用没有掌握。
第三,即使他胆大,去用了。出了问题该如何来处理。而这就是我们人最基本的模式。而我们要做的,我们用更有效的方法就是快速的判断,快速行动。得到结果,反复的迭代。
在今晚分享的最后,你只需要记住四个小的技巧,让我们能够突破自己狭隘的世界:
第一,当我们判断一个事情的时候,要考虑所有的初始的问题,而不仅仅思考对自己有利的那些信息。
第二,不要盲从成功的经验,因为成功的经验可能是某一个人在某一个特定时期而成功的。我们和我们这样的环境不一定。
第三,注意自己的情绪。因为情绪会让我们的大脑判断什么信息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开放所有的对信息的接受。
第四,训练工作的记忆。真的养成吸收大量信息并予以思考、总结、提炼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刷屏看信息。而这样的一个工作记忆容量的增加,会帮助我们快速提升推理力。如果你家里的小孩比较小的话,在一年时期,可以通过让孩子去处理更多的生词和不同的环境来拓展他未来的工作容量。祝福大家,晚安!
【创办人简介】
王学勇
企业教练、行动学习催化师、心理咨询师
“和学勇每天读一本书”创办人、受邀济南电视台《文化泉城:我的故事我爱的书》分享嘉宾
山东学习型企业家俱乐部总执行长
受邀担任《齐鲁创业 》、《我能赢》、《乡恋》等省内多家广播电台栏目嘉宾,职场求职栏目《才女无敌》职场顾问
2017年“创客中国”山东省创新创业大赛评委
“齐鲁银行杯”济南2017创业大赛评委等
研究方向:企业价值增长,组织转型,企业教练
培训教练领域涉及能源、制造、银行、医药、IT、零售连锁、餐饮、教育培训等数百家企业
想读更多的书却没有时间?
关注本账号,或者微信关注和学勇每天读一本书。
每天推送一本书的精华给想读书的你
读书或者其它方面有什么疑惑可以留言哦,我们一起交流与探讨,共同进步!